一、展品离奇失窃 故宫遭遇“凿墙盗宝”
1、香港展品失窃 故宫二十年首现盗窃案
“这里,有你看得到的,看不到的故宫;这里,有最新鲜、最及时、最靠谱、最给力的故宫。”以上两句话摘自故宫的官方微博介绍,听起来有着浓重的广告味,不过,5月10日中午在这个平台上发布的一条消息却着实给力,甚至足够震撼:故宫被盗了!
这条来自5月10日中午12:08分的微博非常简短:在故宫博物院斋宫展出的引进临时展览《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展品为首饰盒等二十世纪作品,5月8日展品失窃。现公安部门正在侦破中。(北京中国广播网)
不到140个字的微博,却一石激起千层浪,网上各种说法也开始甚嚣尘上。据报道,故宫上一次失窃还是在1991年,且以前发生的5起失窃案均被破获;20年来,故宫安保措施在不断地完善和现代化。人们纷纷猜测,到底什么样的江洋大盗能越过故宫级别的安防?网上流传的所谓斋宫以北的诚肃殿“宫墙被挖开大洞”的说法又是否属实?更重要的是,到底丢失了哪些文物?丢失的件数有多少?还有,如果窃贼真的具备了突破故宫层层防线的本事,那么多的奇珍异宝中,又为何独独垂青临时展览的20世纪展品呢?(山东《齐鲁晚报》)
据调查,本次丢失的藏品非故宫所有,而是香港知名私人博物馆——两依藏博物馆与故宫合作举办的《交融——两依藏珍选粹展》中的7件现代展品。失窃展品全部是金制镶嵌宝石的化妆盒,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制,分别为蒂芙尼、爱马仕、梵克雅宝等奢华品牌,价值数千万以上。嫌疑人还曾尝试撬开中间的一个展柜,内装有最贵重的藏品,但是未能成功。由此看来,嫌疑人很了解这批展品的价值。(河南黄河新闻网)
2、可疑人员脱逃 “京城第一保卫处”现了眼
5月10日,有网友爆料称,9日凌晨零点左右,故宫保卫处一巡逻人员发现一可疑人员。由于该人身上有红色印记,怀疑是故宫红墙剐蹭,巡逻人员命令其原地蹲下后,立即打电话联系、上报,但可疑人员随后逃跑。目前,虽经细致查找,但最终也没有再次发现该人的下落。直到天亮,工作人员才发现,斋宫已丢失展品7件。(北京《京华时报》)
从这一刻起,故宫失窃案就开始逐渐引爆了公众的疑点:在安保人员凌晨发现并控制可疑男子后,这名男子究竟如何逃脱?相关人员是否存在故意将其放走的可能?否则一个携带着多件赃物的瘦小青年,何以跑得过年青力壮的巡防人员?发现可疑人物后,为何到次日白天才发现有展品被盗,相关人员是否存在隐匿不报或者渎职的嫌疑?(上海东方网)
由于很多国宝都被收藏于故宫,故宫保卫处由此被称作“京城第一保卫处”,人数超过240人,下设警卫队、技术科、防火科等8个科室。故宫每天闭馆后,还有至少1600个防盗报警器、3700个烟感探测器和400个摄像头在运行。此外,依据预案,故宫的纵深体系,已被区分成防护区、监控区和禁区。而博物馆内,还有技防、人防、物防和犬防四道防线。
据悉,在“技防”方面,故宫在一级风险地点装有最先进的设备和至少三种复核手段;在“人防”方面,靠的是人海战术;在“物防”方面,故宫安装了大量的铁栅栏、铁窗、防爆玻璃和铁柜,并进行了加封加固或更新;在犬防方面,故宫的犬队担负着闭馆清查、施工工地夜间蹲守和突发事件安防等任务。
依照故宫的文物安防规定,白天,所有展厅内的文物安全由开放管理处负责。游客走后,每一展厅里的工作人员都要将自己所属区域的文物清点,并且搜查所有可能藏匿人或物的角落,连消防灭火器的把手、枯井深处和高大展柜的顶端都要一一清查。确定没有异常后,每一区域的所有人再次拉网检查一遍。随后,故宫犬队还要对故宫的各个角落进行搜寻。就是这样万无一失的安保体系,还是没有拦住窃贼。故宫所谓的“京城第一保卫处”徒有虚名而已。(北京千龙新闻网)
3、并非借机炒作 有助拓宽故宫展品样式
5月11日,故宫展览部副主任马继革说,选择与香港两依藏博物馆合作,一方面是考虑到西方粉盒、手袋等藏品,是不多见的收藏门类,有助于丰富故宫的展览;另一方面,双方也在合作之前,签订了一个协议所有展品禁止售卖。该展览展出期间,参观者凭故宫门票既可以参观,不另收费。(北京《新京报》)
有人质疑,与私人合办展览,会造成私人藏家借助故宫抬高身价。对此,马继革说,对于利用故宫品牌进行炒作的行为,故宫坚决予以杜绝。因此双方在展览举办前签署的协议中已经明确,所有展品禁止售卖。
两依藏博物馆馆长王夏虹说,作为一个私人的纯公益性的博物馆,两依藏博物馆的所有藏品一贯不设买卖,这在香港当地的收藏圈内也已有广泛的口碑。谈到与私人博物馆的合作问题时,马继革说,故宫在选择展览中有严格的标准,展品要精,要有代表性,在工艺上要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他说,过去故宫展览是相对封闭的,近些年故宫希望能引进更多的展览,给大家展示更丰富的艺术品。“同时也是对故宫内原有展出的一种补充。”(辽宁《辽沈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