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味拆东墙补西墙 退休改革陷两难
1、深层问题仍存 退休立法之后困境依旧
法国国民议会10月27日最终通过了退休制度改革法案,标志着这项备受争议的法案完成了立法程序。法案如果不被宪法委员会否决,将于11月中旬经总统签署后颁布实施。这一件“多磨的好事”,按政府的说法是为了“拯救退休体制”,而且既然已经成法,争议本该告一段落,但事实并非如此,哪怕是在总统签署法案之后,争议不会因此而消失,社会风潮难免仍会此伏彼起,因为退休改革反映的深层问题并未真正得到解决。(法国《欧洲时报》)
政府认为,恢复收支平衡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延长工作年限、推迟退休年龄,而反对者认为法国55岁到64岁年龄段的就业率不到39%,高龄就业问题不解决,推迟退休年龄无非是让原本就已失业者的失业期或病假期延长、加重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负担而已,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而且会导致贫困阶层陷入更深的困境。同时,法国年轻人失业问题也非常严重,高龄职工不退休,青年进入就业市场就更加困难。此外,工龄长的低收入阶层的平均寿命与高收入阶层相比至今仍有七年的差距,推迟退休年龄对这部分人以及工作年限不足的女性影响最为直接。一味强调平均寿命延长而不看相对贫困阶层的具体社会现实,是此次改革被指责为“不公平”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在未解决就业问题的情况下将退休改革简单归结为工龄、年龄等数字问题,并不能拯救退休体制。即便是国会通过的退休法也是建立在失业率不超过7%的前提下才能在2018年之前达到收支平衡,而按照目前法国实际上有400万待业人口、失业率仍在攀升的现实来看,这个机制不是仅靠推迟退休年龄就能拯救的。有部分工会和经济学家力主参照北欧经验推行计分退休制,以便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但这需要通过真正的劳资谈判和较长的过渡时间,因而遭到希望立竿见影的法国政府拒绝。(法国《解放报》)
在法国电视台上频频出镜的左派代表都指责萨科齐政府太过强硬,在推行关系到每个人利益的新政上缺乏协调。左派前总理米歇尔•罗卡尔认为,退休制度改革比较复杂,需要多年时间进行谈判,萨科齐推行得“太快了”。当地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法国工会不依不饶的原因已经不仅仅是改革方案是否公平的问题,同时很大程度上是对政府强硬推进改革的态度表达强烈不满。(北京《经济参考报》)
2、改革护富压贫 退休制度改革引爆民怨
本来,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实际情况推行退休改革是合法合理的事,何况法国的财政赤字也确实严重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此,问题的症结并非该不该改,而是怎么改。(法国《回声报》)
近八九年来,法国的经济每况愈下,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这一趋势。要摆脱困境,就必须改革,而改革则难免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既然民主社会的理想是平等,那么在危机时期需要作出牺牲时,就更要注意公平行事。而法国近年来推行的改革总给人以护富压贫的印象,比如“税务盾牌”及为企业减税减负等措施实际上加重了国家和普通家庭的负担,而相对少数的富裕阶层的获利并未真正起到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被称为第五共和国最重要改革的退休改革也同样带有这样的印记:工作早、工龄长、收入低、平均期望寿命也低的阶层最吃亏。退休改革也因此而成为对近年来改革普遍不满的爆发点,并不直接受到这一法案影响的铁路员工参加罢工示威就是一个“表现团结”的典型例子。(美国《世界日报》)
3、强硬推行改革 大罢工逼退不了萨科齐
一边是政府“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强硬姿态,一边是工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罢工浪潮,不管是执政党还是反对派,不管目的是改良国政还是为大选造势,也不管这抗议风潮如何收尾,萨科齐断然不会在62岁退休年龄上让步,而工会也绝不会善罢甘休,虽然工会同时呼吁示威者“保持克制和冷静”。(北京中国广播网)
尽管从目前来看,萨科齐主导的法国退休制度改革几乎已经成为“既成事实”,但是,法国工会却不愿意放弃与萨科齐的这场“掰手腕”比赛。11月6日,法国工会还将全国性大罢工,意图在新的退休法颁布之前与政府进行最后一搏。
法国政治观察家们普遍认为,工会在未来大罢工不管规模如何,都将难以让政府在最后关头作出让步,这场政府与工会之间的博弈将以后者的失败而结束。不过,法国工会此次发起的抗议活动因其规模大、时间长、破坏强,必将成为法国近现代罢工史上的重要一页。这场政府与工会博弈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它引发了法国媒体和学术界对人口老龄化、国家竞争力下降、青年对未来缺乏信心等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北京《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