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罢工后遗症阴云不散 法国高福利天堂崩塌?
http://www.CRNTT.com   2010-10-31 23:39:16


 
四、财政包袱不堪重负 高福利主义之殇

1、改革大势所趋 高福利体制成欧洲心病

  欧洲“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闻名于世,但也正是这项政策令老龄化严重的欧洲国家背负了沉重的财政包袱,高额的养老金造成的财政负担成为此次欧洲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欧洲许多国家为了缓解债务危机、减少财政赤字纷纷拿退休制度“开刀”,延长退休年龄是“第一刀”。(北京《中国产经新闻》)

  事实上,养老金改革难题是许多欧洲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有分析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将直接关系到这些国家何时能够真正走出债务危机,在当前欧洲债务危机风险仍然存在、经济复苏尚不稳定的背景下,未来改革的逐步推进将是必然趋势。

  目前,很多欧洲国家已经无力兑现原来的高福利承诺。在希腊,养老金改革问题甚至比法国更加严峻。有分析认为,希腊的养老金体系是希腊政府开支失控以及财政不堪重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政府对养老金制度的改革是正确的,如果不对养老金制度进行彻底改革,该体系在5年内将会崩溃。据欧盟委员会数据,如果希腊养老金制度不改革,到2060年,希腊每年需要支付的养老金占GDP的24%。现在养老金支付占GDP的12.5%。

  但是,欧洲民众多年来已经习惯于早退休、高福利等优惠的养老金制度,这使得欧洲国家稍加改革就阻力重重。法国退休制度从1945年建立迄今曾经历多次改革,也多次引发争议。(北京《经济参考报》)


2、“小手术”大阻力 欧洲“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虽然抗议声和罢工潮此起彼伏,但正如一些欧洲学者所指出的,欧洲“豪华福利”的削减,将会成为难以扭转的大势。毕竟,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在“开源”方面拿不出得力的办法,那就只有在“节流”方面做文章,纷纷出台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计划。(北京国际在线网)

  20日,英国政府公布了一项最新的削减开支计划,减少约两成开支,包括裁撤工作岗位、大幅削减各种福利支出等;本月初,德国政府批准了一项为期4年、总额816亿欧元(1030亿美元)的紧缩方案,承诺将大力削减过高的预算赤字;上月底,西班牙政府公布了2011财政年度预算草案要点,打算将政府开支缩减近8%,并计划逐步将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至67岁;而在7月份,欧盟执委会发布了一份报告,提出一个目标,在2040年欧盟各国都要实行67岁退休。

  对于欧洲的这种决心很大的改革举动,种种担心仍难打消,因为这些改革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将面临超乎想像的阻力。瑞典斯德哥尔摩商学院教授克梅尔指出,福利政策的核心是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只要这两项核心没有根本性的改革,福利“奶酪”的味道就不会有什么改变。从目前欧洲各国的实践来看,也确实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敢在这两项福利政策上“大动手术”,“改革只是在沿着中线稍微"右侧通行"而已”。但即便是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小手术,就已经遭到了大范围的罢工和暴力抗议。(日本《中文导报》)

  欧洲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欧洲“豪华福利”制度的建立花了数十年的时间,而改革并重建这种欧洲人赖以生存了半个多世纪的制度,需要花费的时间可能更长。(北京中新网)


3、量力提高福利 “养老制度陷阱”警示中国

  当前,不少发展中国家亦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问题开始逐步显现。而法国社会围绕退休制度所引发的种种争论,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提高“超标福利”需谨慎。1983年法国密特朗总统当政时期,将法定退休年龄降低,当时确实讨好了选民,但却给以后政府留下一个大包袱。须知,社会福利是刚性的,提高容易降低难,一旦降低有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海峥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本的研究角度出发,合理推算出退休年龄从而保证养老资金的可持续支付。发达国家尚且如此,发展中国家更要量力而行。

  此外,鱼与熊掌不能兼得。不少法国民众有着“永恒福利理想”。但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在享受生活与提高经济竞争力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否则的话可能期待越高失望越大。(上海《解放日报》)

  从1995年的大罢工以来,法国的退休年龄15年来都提高不上去,政府一提提高退休年龄就引发大规模罢工,造成了社会与国家、工会与政府的严重对立。养老制度成为法国社会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使先后两届政府直接或间接为此下台。由于历史包袱、文化传统以及以法国为代表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特点,西欧一些国家已经深陷养老制度的陷阱中无法自拔,严重损害了这些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对于同法国一样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也应该严防养老制度成为经济发展、民众福利的障碍。(《北京青年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