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AI换脸APP意外走红 警惕生物识别信息泄露
http://www.CRNTT.com   2021-03-11 19:19:09


  近日,伴随以“蚂蚁呀嘿”为BGM的魔性短视频霸屏各大社交网站,一款名为Avatarify的AI换脸APP迅速走红,一度冲上了苹果AppStore免费榜第一。随后,网购平台上也涌现出大量“蚂蚁呀嘿”特效视频代做的付费服务,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一时间,“AI换脸”技术再度引发圈内热议。

绕不过去的隐私泄露问题

  据悉,Avatarify操作非常简单,用户只需导入手机中的图像,幷在素材库中选择需要的Demo,设置最高24fps或12fps的帧数后,软件就能一键生成Gif动图。如使用实时拍摄功能,静态照片中人的五官还会随着用户实时表情的动作做出相应的变化,例如挑眉毛、眨眼睛、说话等。虽然下载免费,但用户若想在生成的GIF及短视频中去除水印、增加内存,则需另外付费。目前,Avatarify的一周使用价格为18元,包年价格为253元,首周免费。

  这款APP背后的技术原理其实非常简单。Avatarify基于“一阶运动模型”(FirstOrderMotionModel)的人工神经网络以及超过12,000个视频的训练数据集,最终能实现的效果是无需手动调整直接对静态头像图像进行动画处理。此前红极一时、后因涉嫌侵权问题被工信部下架了的ZAOAPP也采用了类似的原理。

  尽管Avatarify在使用页面就明确说明“你的数据是安全的,且不会发送到云端”。但在“剪映”模板界面底部有一则免责声明:“为了更好的效果,素材将被上传到服务器处理,处理后会及时删除。请勿上传和使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素材”。有专家指出,AI换脸技术若想达到更高的精度或灵活度,开发者必须收集大量范例数据对程序和模型进行学习和训练。用户个人上传的面部信息会被直接用于数据训练,这就绕不过隐私泄露的问题了。

生物识别信息泄露后果严重

  事实上,不止是面部信息,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不断演进,指纹、虹膜、声纹、步态等生物信息都存在着泄露风险。比如,网络安全专家曾指出拍照比“剪刀手”可能泄露指纹信息。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1.5米至3米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再举个例子,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团队对20款市面主流手机进行调查,发现通过打印照片的方式,将眼睛部位瞄准人脸识别,大部分手机皆可瞬间解锁。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