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加强刑事保护,避免公民遭遇“社会性死亡”
http://www.CRNTT.com   2022-02-24 18:40:47


  2月21日,最高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加强对人格权的保护,捍卫网络时代民众维权的相关情况。幷发布了第34批指导性案例。

  据了解,本批指导性案例主要选编了精神性人格权刑事保护的案例。其中,“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等入选。

  保护人格权、人格尊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最高检披露的指导性案例背后,是多位公民人格权利被侵犯的具体案件,具有着相当大的现实危害性。

  现实中,我国法律赋予了公民人格权利,但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些重要权利遭遇了挑战:有的公民因网络造谣诽谤,遭遇“社会性死亡”;有的公民因裸体视频、图片被散布于网络,备受舆论压力;有的公民则因信息被泄露频遭滋扰。

  诚如最高检相关负责人所说,这些案件虽然看似是“小案”,但对当事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情”。

  以“社会性死亡”类案件而言,肆意对他人的私生活造谣诽谤,让受害人在不实信息的裹挟下被“公开处刑”,进而对其工作、生活和身心带来严重影响,这造成了相当恶劣的社会影响。

  因此,检察机关高举法律利剑,依法加强网络时代人格权的刑事保护,用最严厉的措施追究违法犯罪者的刑事责任,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公民人格权在网络时代不受侵犯。

  法律对公民人格权利的保护,是“阶梯式”的全方位保护,首先是民事层面、行政层面的保护,然后才是刑事层面的保护。

  对于一般性的侵犯人格权行为,受害人可根据《民法典》相关规定要求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侵权人还需承担罚款、拘留等行政法律责任。

  而对那些严重侵犯公民人格权,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则进入了刑罚制裁的“火力射程”。“杭州女子取快递被诽谤案”等案件就属于此列。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