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观念,盐的来源不同,在营养成分和价值上,没什么大差别。按照“营养成分表”主要标注的就是这三种:含钠;含钠、碘;含钠、碘、钾。至于在2012年原卫生部修订《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后,食盐不再允许添加除碘以外的营养强化剂。
然而,市场和科学之间幷非总是匹配的。在企业眼中,只有能转化为购买力的才是“有用的科学”,相反,阻碍营销推进的科学,尤其是学术理性,往往会被悄悄掩饰置换掉。所以仅仅按照化学成分来卖盐,这个产业注定是无法发酵起来的。相反,和消费者的“心理成分”匹配起来,就能诞生出新的概念、新的生意。
不过,首先就得有品牌故事,有想象场景,“塞浦路斯晶片海盐来自塞浦路斯浓海水蒸发的海盐,常常用来作为食物上桌前最后一道盐;波斯蓝盐是世界上最稀有的一种岩盐,仅产自伊朗、巴基斯坦等古老盐矿;法国灰盐来自法国的凯尔特海,它含水量较高,湿润而脆薄,富含矿物质,是料理多脂肉块的理想用盐”。这样一来,消费者迅速脑补,眼中泛光,欲望被触动,需求被萌芽,种草就成功了。
因此,不必去批评天价盐,因为在目标消费者眼中,这些不是盐,而是精神生活,比美食本身更加重要。富足阶层的毕生都是追求极致精细化的。只要这个目标消费群不断壮大,特殊盐就会成为阶层的符号。正如红酒不是葡萄液,而是品味;白酒不是乙醇,而是社交;钻石不是碳元素,而是幸福。甚至我们现在天天接触的瓶装水,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售卖了——那时候大家还只会煮自来水喝,可水的产业依然兴旺至今。来自企业不断的“科普”,让这种本质就是H2O东西获得了灵魂和地位,产生了非常丰富的细分市场。(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戚耀琪 本文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