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李“融合发展”对迅速增加鐡票具指导意义
“不少观点都已经提到,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只是实现了‘主权回归’。”王平表示,香港社会目前的状态,表明还没有真正全面实现“人心回归”中共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以“两岸一家亲”作为国家统一的的基础,以融合发展作为国家统一的路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7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带入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中,“经济融合发展”的理念,对保持和促进香港经济的长期“繁荣”非常重要;而“社会融合发展”,则对通过“身份认同”维系和强化“国家认同”,从而保持香港社会的长期“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家认同”必然影响政治取态
王平表示,“身份认同”直接影响到“国家认同”,也必然可以影响到政治取态。在回归已经20年的今天,如果还是对香港公民和中国公民在身份归属上加以硬性区隔,特别是通过身份归属的强制取舍,刻意“割断”原本存在的“国家认同、国民认同”的利益关联与情感维系,在香港目前的政治与社会环境下,必定无益于爱国爱港选民基础的保持,更不要说扩展。
通过 “身份认同”诱发“国家认同”的内生动力
他谈到,就香港目前的社会舆论环境与政治生态来说,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家国情怀,在教育、传媒处于反对派明显占据优势的语境中,很难在短时间产生“国家认同”的内生动力。但是如果通过利益分享例如“身份认同”这种善意的外力驱动,就可以诱发“国家认同”的内生动力,可以让大量拥有选票的普通港人对内地“从无感变有感”,也就是外力通过内力促成转化。对香港这个高度关注个人利益的商业社会来说,“财不得则人心散”。正能量的大道理往往难以奏效,切身利益的的相互关联最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