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论“一中同表”的现实基础与发展愿景
http://www.CRNTT.com   2018-05-25 00:23:37


 
  三是“中华民国”名称的存废也是个难题。对于是否保留“中华民国”的名称,国民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一方面,国民党人士口头上坚称“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其实内心知道这不是事实,一个偏安政权怎么能称为“国”?另一方面,“中华民国”不能更名,否则就触及法理“台独”的红线,也就是说,台湾当局既不该使用现有名称,又不能改名,那怎么办?况且,国民党强调两岸交流与协商必须对等、尊严,如果台湾当局没有“中华民国”这块牌子,那么将来以什么名义与大陆进行政治谈判?

  诚然,中华民国是国民党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历经一次次失败、最终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并创建的第一个共和制国家,对国民党来说,这是不容抹杀的政治荣耀和历史贡献。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早已取代“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不是国民党的现实资产,而是历史遗产,特别是民进党夺取政权后,国民党与“中华民国”之间只剩下历史渊源,不再有现实的政治连结。况且,受“台独”思想影响,岛内民众对“中华民国”的认同度也很低,据2016年3月台湾指标民调公司公布的数据,“两岸同属一中”如果是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81.6%民众不接受,9.2%能接受,9.2%未表态;如果两岸同属“中华民国”,竟然有60.0%不接受,仅28.8%接受,11.2%未表态。国民党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重要政党,要想在未来两岸大势中占有一席地位,最好的选择是走出狭隘的政党意识形态,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业为重,坚守“一中”底线,切实承担起促进国家统一的历史使命,而不是只顾眼前的选举利益,继续强调“各表”,作茧自缚。国民党唯有从台湾民众福祉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正确看待“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把“统独”问题向民众讲清楚,让民众瞭解两岸的政经现实,让选民知道统一给台湾带来的安全、政治、经济、民生等多重利益,才能赢得真正的铁票,重新取得政权,带领台湾前行,让台湾越来越好,而不是越来越糟。

  三、“一中同表”的可能性

  应该看到,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有模糊性和局限性,最大问题是没有对“一个中国”的含义进行讨论,更没有就具体的含义达成共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为促进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切实维护两岸同胞切身利益,确有必要从现实出发,探讨“一中同表”的可能性。

  “一中同表”作为对“九二共识”的巩固和深化,其要点可以分为现实基础和发展愿景两个层面。在现实基础层面,两岸可围绕“一个中国”与“中华民国”的政治定位,对以下基本事实进行确认:一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三是“中华民国”是一个政治实体,不是主权独立国家;四是“台独”严重损害两岸民众利益,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台湾的现状不是“独”,未来也没有能力“独”;五是反对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中华民国”这一名称可以且仅限于台湾当局在与大陆签订和平统一协议时使用,不得在国际场合使用。

  在发展愿景层面,两岸可围绕以下内容探讨两岸关系,逐步形成基本共识:一是实现祖国统一符合两岸民众的切身利益,是台海永久和平的可靠保障;二是两岸应当就终止敌对状态进行政治对话,达成和平协议,共同谋求国家和平统一;三是两岸应当深入探讨和平统一的可能性与“一国两制”的可行性。

  两岸达成“一中同表”,需要遵循先岛内、后两岸的时序。海峡两岸分隔已近70年,形成不同的制度环境,两岸民众的政治认知堪称天壤之别,特别是岛内民众普遍不瞭解两岸关系的真实状况和“统独”的利弊得失,在此情况下,岛内任何政党提出“一中同表”均需循序渐进,否则不能赢得民众支持,反而会使自身陷入孤立状态。两岸达成“一中同表”,可按以下时序推进:

  一是举办专题辩论,澄清思想障碍。目前岛内大多数媒体被“台独”势力所控制,“台独”人士与这些媒体沆瀣一气,以各种政治谎言欺骗民众。国民党则缺乏战略眼光和应对策略,常常拿香跟着拜,被动地迎合被民进党等“台独”势力误导的民意,不敢与“台独”势力正面交锋。结果普通民众难辨真伪,于是民进党成功地骗到了选票,上台后胡作非为,严重损害民众利益。民进党不学好,国民党不争气,正如洪秀柱指出,民进党天天说谎话、国民党天天不敢说真话,国民党长期有很多问题不敢辩、不敢提出自己的论述,话语权不知不觉就给了对手,整个社会变成是非不明、价值混淆、民粹当道。民进党确有超强的骗术和主导议题的能力,从2014年3月“太阳花”学运闹得热火朝天,到同年11月国民党在“九合一”选举中惨败,再到2016年1月民进党赢得台湾地区领导人和立法机构选举,无不显示国民党在比拼骗术方面根本不是民进党的对手,国民党如果还不说真话,将会更加边缘化。

  应该看到,谎言固然容易扩散,也有“见光死”的特征——容易被事实和真相揭穿,对付民进党的谎言,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举行公开辩论。在这方面,国民党有成功的案例:马英九曾就ECFA议题与蔡英文举行电视公开辩论,结果蔡英文大败。后来马英九多次邀请蔡英文举行辩论,蔡英文每次都吓得不敢应战,躲躲闪闪,以各种理由敷衍过去。当然,马英九也有怯战之时,如张亚中邀请他就“‘一中各表’是否为台湾最佳选择”进行辩论,马英九就没有正面回应。事实上,道理越辩越明,真理终将战胜谬误,国民党可从台湾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出发,围绕“一个中国”的政治现实、两岸实力比较、台湾的国际空间和尊严、“统独”的利弊得失等议题,利用电视、电台、网路等媒体举办一系列党内(党际)辩论会,打响舆论反击战,让不同观点正面碰撞,激烈交锋,牢牢掌握话语权,进而形成党内共识和社会共识。如果针对同一主题举办一、两次辩论不够,可以多举办几次,通过深入持久的充分辩论,告诉民众真相,揭穿“台独”谎言,讲清“独”之大害和“统”之大利,必然会赢得越来越多的民众支持。

  二是广泛开展宣传。民众是否理解和支持“一中同表”,对两岸关系发展极其重要,而岛内政党的政治立场与民众的政治认知是相互影响的,可以说,在民众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下,岛内任何政党都不可能与大陆达成“一中同表”的共识,除非打算继续在野或准备下台。为了让民众瞭解有关两岸的简单事实、真相和道理,国民党可结合辩论的议题,与平面媒体结合,配合通俗易懂、简洁明瞭的文宣,用客观、理性、平实的语言摆事实,讲道理,批驳错误的政治观点,阐述正确立场和主张,同时发动中常委、党籍“立委”、党工和青年团成员举办专题讲座,或者上电视、进社区、进校园,勤走基层进行宣传,让“台独”谎言无处藏身,让正确舆论成为社会的主流声音,让民众知道两岸关系如何发展对台湾最有利。

  三是明确政治路线。面对当前两岸关系,国民党念念不忘“一中各表”,只是消极维持现状,把“不统、不独、不武”作为口头禅,一味强调“不”怎么,没有说清“要”怎么,路线模糊,完全没有方向感,感动不了人心,动员不了民众,这正是国民党的最大危机。相对来说,民进党有“台独”党纲,尽管对台湾有害,但方向感极强,反而骗取了大量民众支持。路线清晰是重振国民党的必由之路,只要相关辩论和宣传到位,让民众意识到两岸是命运共同体,体认到“两岸一家亲”,届时调整两岸路线可谓水到渠成,国民党可适时提出追求两岸和平统一的“和统”党纲,进一步凝聚民心,一举扭转在政党竞争中的被动局面。

  四是推动政党协商。国共两党可适时举行正式会谈,发布新闻公报,阐述“一中同表”要点,形成政党协商成果,做好配套宣传,夯实民意基础。

  五是进行政治谈判。条件成熟时,由两岸政府进行平等的政治谈判,签订和平协议,确定和平框架,共议统一后的相关法律制度等重大问题。

  四、“一中同表”与和平统一

  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把两岸和平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台湾当局和台湾民众身上,体现了最大的诚意和自信——随着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和大陆瞭解的不断深入,支持和平统一的民众将越来越多。应该看到,两岸实力和影响力是不对等的,大陆以大事小,赋予台湾当局对等谈判的地位,这是对台湾当局和台湾民意的尊重。谈判不是“投降”——“独派”抛出的“投降说”,本身是弱者心态,是敌对思维作怪,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强大的大陆给予弱小的台湾以平等谈判的地位,岂不是大陆对台湾“投降”?需要指出的是,大陆尊重台湾民意是有条件的,这种民意应该是有利于台海安全和民众福祉的民意,而不是被“台独”势力误导的民意。

  在寻求“一中同表”方面,国民党可以做,民进党也可以做,谁抢得先机,谁将掌握舆论主导权,并最终赢得民心。对民进党来说,不放弃“台独”理念是死路,放弃才有活路。对国民党来说,应勇于承担“反独促统”的历史使命,造福两岸同胞。

  对大陆来说,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就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不到万不得已之时,绝不会“武统”台湾。当然,如果“台独”政党政客敢于触碰大陆划定的“台独”底线,如果岛内没有任何政党能担负起正确引导民意的责任,如果两岸永远没有达成“一中同表”的可能性,那么,最终带来的将是台湾的灾难。

  台湾未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值得整个台湾社会深思。

  注释:

  〔1〕“洪秀柱提‘一中同表’:整个中国内部宪政治权分立”,凤凰网,http://news.ifeng.com/a/20150515/43766830_0.shtml,存取时间2015年5月15日。

  〔2〕“和平政纲让吴敦义畏惧?洪:可派人说明”,中评网,http://www.crntt.com/doc/1045/4/0/6/104540609.html,存取时间2017年1月12日。

  〔3〕“台媒民调:自认是中国人的民众竟然仅11%创20年来新低”,观察者网,http://www.guancha.cn/local/2016_03_14_353909.shtml,存取时间2016年3月14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4月号,总第244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