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台湾旅行法》之后的中美关系和两岸时局
http://www.CRNTT.com   2018-06-30 00:13:56


 
  (五)台内部主张统一的健康力量无法制约“台独”。

  与大陆“武统”声音相对应的是,岛内统派也呈现出空前的无助感和焦虑。甚至认为,中国大陆若不出手,我们将会看到自己(中国人)在台湾的屈辱下场。民进党是一个对政敌心狠手辣的政党,重新执政不到一年,我们已经看到了,没有民主素养的民进党在民主外衣之下,“绿色恐怖”正在岛内不断上演。

  三、推进和平统一大业,在若干重大问题上凝聚共识

  在中美关系出现重大变故的背景下,凝聚共识方能更好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 制订切实有效的有利于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的策略举措。

  (一)对重要对台政策理念执行的检视。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与“两岸一家亲”以及习总书记提出的“心灵契合”,是大陆对台工作的重要理念,也是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两岸经济社会的融合,是基于两岸关系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本原属性,“惠台”的好处,无论是中国国民党、还是民进党执政当局都欣然收受;但他们对大陆反对与遏制“台独”的举措,却一律视为打压,制造悲情,时时威胁大陆“台湾人民不高兴”。大陆在反制“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中,也时常顾虑采取必要措施是否会伤害到台湾人民。一个时期以来,大陆对台政策效能趋弱,特别是对切香肠式的渐进“台独”缺乏有力应对措施,概因善良而软,因害怕得罪台湾人民而缺乏“硬”的一手。文化“台独”已然成型,大陆如果没有进行重大的策略调整,已无法改变台湾分离和分裂的基本民意。大陆不得不面对“一边一国”、“台湾是主权国家”已是“台湾共识”的严峻局面。

  “两岸一家亲”、“心灵契合”不仅是大陆对台的善意表达,而且大陆在两岸关系上以各种非经济思考向台湾输送利益。而如果台湾的政治生态不能改善,大陆的善意将继续被利用、被滥用,大陆输送的利益和资源,反而成为民进党当局强化“台独”路线的资本,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无疑是大陆对台政策长远的着力点。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需要台湾民众重归“两岸同属一中”的大中华的情感认同,需要台湾民众认同两岸是命运共同体的“心灵契合”。但是,我们不能不警惕台湾正在不断恶化的政治生态,不能不警惕民进党当局藉以对抗大陆的所谓“台湾民主和普遍民意”。台湾的“民主”只是一张“政治牌”,大陆幷没有可以快速有效扭转台湾民意的实际条件,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两岸的统一不是台湾单方认同的“民主”范畴,在两岸和平统一的问题上,不可能等待台湾民意取得共识;台湾民众可以在两岸统一之后,重新体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一国两制”的巨大优势,重新体认国家统一带来的实惠与尊荣。

  (二)“九二共识”需要正本清源。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破冰的成果,是一种向前看的政治智慧,也是大陆诚意的表现。马英九当政,把“九二共识”诠释为“一中各表”,搁置两岸和平统一政治进程,向台独势力妥协,抛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政策。时至今日,从马英九到吴敦义,“一中各表”已经完全变味变质、成为反对和阻碍国家统一的一副铠甲。对中国国民党把“九二共识”定义为”一中各表”未公开提出反对意见,是特定时期大陆的策略,中国国民党承认“一中”是坚持“中华民国宪法”,“一中”只是固化“中华民国”,只是“独台”的苟且策略。在吴敦义治下的中国国民党看来,统一不是选项,大陆想“和统”不可能,武统有风险;国民党的策略是“不谈(判)、不统(一)、要和(平)”。所谓泛蓝的亲民党也是如此,吴敦义和宋楚瑜都说“和平是台湾的最大价值”。中国国民党已无大中国的情怀,维持“中华民国”为“中国”法统,拒谈两岸实现统一,以保持两岸实际分裂和台湾的“实独”(实际独立即独台或华独),很显然,“国、民”两党都是反对、阻碍和平统一的力量,完全违背中国大陆民众的愿望!危害民族复兴大业。

  国民党奉行“不统不独要和”的路线策略,心机极重,迷惑性大,实际上让大陆处于无法发力的状态:我说“一中”了,你不能打我;你说要和谈,我说条件不成熟,民众不答应。解决台湾问题,笔者一直主张大陆必须持有“主导”之势,尽快改变被动应对局面,大陆要根据时代的要求,改变对国民党“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长期保持的模糊立场。强调大陆主张的“两岸同属一中”立场,不再模糊,坚决反对中国国民党“一中各表”的“实独”主张。把两岸政治谈判的底线,定位于台湾执政党必须放弃各种明里暗里的台独主张,也包括“一中各表”的“实独”主张,台湾的政治组织必须先行承认“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法律事实。

  (三)“一国两制”与台湾未来。

  未来完成统一大业的基本策略是对台湾的执政党要“硬的更硬”,对台湾民众“软中有硬”,不能一味怀柔。两岸一家亲,加快经济和社会融合是我们的真情,但也不能迁就台湾民众的分离分裂意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政策主张,一定是附条件的,条件有三:一是统一不能无限期,2049是大限;二是大陆要清醒认知台湾大多数民众没有统一诉求的现实,丢掉幻想,充分准备,使大陆手上有充足的政策工具,“文武围打”均可;三是大陆要有足够的能力作为支撑,亮出明确的政策主张:港澳版的“一国两制”是最后机会,根据2049大限,亮出有时间幅度的弹性时间表,台湾执政党如若不予接受,大陆将要实行非港澳版的“一国两制”“修正版”,甚至不排除武力统一。

  (四)交流融合与分离分裂。

   从《告台湾同胞书》迄今,近40年来,两岸关系是“双向增长”。两岸关系发展的最大成就是,交流与融合使得两岸经济依存度大大增强,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长,对台话语权增加。但大陆的亲情善意未能感化台湾民众对大陆的恐惧、戒备,在民进党和“台独”分裂势力挑衅之下,大陆的反制措施成了“台独”政客和媒体煽动“仇陆”的口实,特别是在台湾南部地区,一个时期以来,大陆对台政策被当成“喊话”,或被选择性利用。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民进党及其“台独”势力,成功地将台湾与“中国”区隔开来,使台湾民众将中国判断为敌人或敌国。台湾政客非常娴熟地对付和瓦解大陆的对台政策,大陆的政策效能弱化。兄弟反目,胜似仇敌,当确信亲人成为敌人的时候,“同胞”的温情基本不起作用。“台独”政客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大陆的政策主张,一律被视为“统战”。台湾民众对大陆首先是政治疏离,即对大陆制度的不认同,“中国”与文化、血缘无关,“中国”已经成了政治符号;其次文化上的逐渐疏离,民进党千方百计割断台湾与大陆的文化联系,培养台湾文化优越感。政治与文化不认同的最坏结果,也可能导致族群认同上的异化。

  (五)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与“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要看清时间和空间两个要素。以时间言,时间一定在“谁一边”是一个无意义的伪问题,没有作为的时间,毫无意义。如果认为时间在大陆一边,需要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就是大陆有力量主导和平统一的进程,如果大陆没有力量主导和平统一的进程,说时间在大陆一边,只是善良误判。大陆已经多次面对主张“台独”的政党在台湾执政。以空间言,台湾也有一定能力和筹码拒止大陆的“融合”和统一,两岸分离近70年,分离、分裂危险空前严峻,就是一个佐证。当前“台独”已经发生了新变种,“台独”与“民主化”、民粹主义、去中国化、皇民化融合,形成了杂糅畸形的“台独”变种。大陆要清醒判断,秉持民族大义理性主义目前在台湾没有市场。

  (六)解决台湾问题 的“最好”与“次好”。

  一是没有“最好”的局面。以解决香港问题为参照,解决台湾问题,化解台海时局危机,并没有“最好”的结果,只有“次好”的可能。解决台湾问题,任何形式的运用,动荡和对抗都是必然的。坚持心灵契合是大智慧,但心灵契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心灵契合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更多会发生在统一的未来,而不在当下。

  二是争取“次好”的可能。大陆对台政策,要避免陷入囚徒困境:两岸若兵戎相见,不可避免形成长远的仇恨和撕裂;放弃使用武力,和平统一永远无望。突破政策上的囚徒困境,就是要做“次好”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以最大的诚意和耐心实现国家的和平统一,决不轻率启动武力解决方式;同时,也不轻言放弃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要争取出现“次好”的情况。

  四、推进和平统一与对台策略的调整

  (一)维持现状与“改变”现状。

  关于台湾维持现状,美国与岛内两党三者的态度值得玩味,美国要维持台湾现状(与台湾关系法);马英九及中国国民党“一中各表”要维护“不统不独”的现状;蔡英文要维护“实独”的现状,即不宣布法理“台独”,置空“中华民国宪法”,不废、不用、不冲撞,闷声不响搞“台独”,让“台独”和“去中国化”成为溶化在台湾民众血液之中的“台湾共识”。三者主观上有分别,客观上同样阻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陆如何改变台湾的现状?大政方针是确定的,其下以策略的运作为主。所谓策略,就是要以大陆实际可运用的实力和资源,扩大操作空间,以影响和改变台湾的政治生态。

  (二) “改变”要有时间表。

  “改变”是推动统一的第一个目标。对台战略策略的制定,当然要服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党的十九大之后,更要展示反分裂斗争清晰的、坚定的战略谋划。

  调整对台策略举措,旨在“改变”台湾现状,是策略也是方法。策略要有智慧,方法要有杀伤力。就是要改变台湾的政治生态,改变一边倒的去中国化、“反中”和“反陆”的社会氛围,改变台湾健康力量气息微弱、不能发声、边缘化的式微局面,促使台湾民意变化,促成主张和平统一的健康力量(政党和民间组织)成为台湾社会有影响力、有话语权和行动力的社会力量。只有在台湾具备了这样的健康力量,大陆才能在政治上对解决台湾问题作出最有利的抉择。

  “改变”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第一个目标,和平统一是下一个目标,“改变”是统一的必要条件也是台湾问题善后的充分条件。

  (三)和平统一的诚意不能被过度消费。

  我们要提防,台湾“台独”势力过度消费大陆和平统一的诚意,只要有一丝和平的希望,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和平统一不能成为“台独”势力搞法理台独或事实台独的庇护所,和平统一是最好的目标选项,但不是唯一的目标选项。对“台独”势力几十年斗争的经验表明,“台独”分裂活动进入极为恶质化形态,要有降服“魔鬼”的法器,才能制服魔鬼。提升斗争的强度、烈度是当务之急,越走近武力,越接近和平,秉持“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是完全准确地理解对台大政方针。个别学者认为,“武统”是热闹的伪命题,从慎重角度看有一定道理,但对“武统”的政策和法律地位要有正确的认识,“武统”准备是另一种保障和平统一的必要策略和方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