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美台逾矩互动将两岸关系推向“临界点”
http://www.CRNTT.com   2018-06-05 00:21:59


 
  值得注意的是,民进党当局的种种作为已经使两岸关系滑向紧张动荡的边缘,特别是随着台美踩踏“一中原则”红线的互动越来越多,台海地区和平稳定被打破的风险也越来越高。

  一是赖清德不断突破蔡英文“维持现状”的承诺。原本两岸及对外政策属于蔡英文的职权范围。但是赖清德从执掌“行政院”之初就公开表态自己是“台独政治工作者”,在“立法院”的答询中,也言必称大陆为“中国”,而不用大陆或中国大陆,甚至直言不讳“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若两岸钥匙是“九二共识”,“这在台湾是找不到的”(16),“就算中国施压,台湾主权独立的事实也不会因为外界有任何改变”(17)。这些公开表态与蔡英文采取的模糊战略截然相反。而面对大陆与美国的贸易战,蔡英文表示“协商是解决贸易冲突的最好方法,盼中美及相关各方能积极进行协商,避免贸易战全面爆发”。(18)赖清德则是称“美中贸易战可让台商分散到其他国家,有分散风险效果”,(19)显然比蔡英文强硬很多。赖清德作为民进党内战斗力第一的“新潮流系”领军人物,又获得了“独”派支持,与蔡英文形成掎角之势。面对赖清德来势汹汹地逼近,蔡英文在两岸政策上不敢轻言突破。

  二是民进党当局严格管控两岸交流,强推全面“去中国化”。2017年以来民进党当局连续出台政策管控两岸交流交往,限缩两岸人员往来。先是“行政院”审查通过“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修正草案,加强对离退职公务员及军籍人员赴大陆的管理并明定罚则。(20)草案中不仅将“参加大陆地区党务、军事、行政或政治性机关、团体在大陆地区所举办,由大陆地区领导人主持之庆典或活动”都被纳入管制,还增加了许可管制期届满后的申报制度,规定原服务机关甚至可以对“必要人员”要求“终身申报”。(21)之后“行政院”又修正了“大陆地区人民进入台湾地区许可办法”,其中“大陆官职、党职人员来台许可,未来将扩大管理对象,从现行规定对‘现任者’有管理,改为将‘曾担任’者也纳管。同时,将缩短来台健检及从事医美入出境许可证有效期,从6个月减为3个月。”(22)

  另一方面,民进党当局还处心积虑地采取各种手段淡化台湾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连结。民进党当局相继取消或限缩了具有中华民族象征的英雄人物的祭典,如“内政部”以祭祀时间与“春祭”相近为由,取消了遥祭黄帝陵仪式;“蒙藏委员会”先是首开先例不再邀请“五院”代表参与公开祭典成吉思汗,最后连“蒙藏委员会”自身也被裁撤(23);“行政院”更是打破54年来“中枢”主祭郑成功祭典的惯例。2017年7月,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公布“十二年国教社会领域课纲草案”,其中将高中历史由必修八学分改为六学分,把“台湾史”的重点放在“原住民族、移民社会及现代国家形塑,讨论‘台澎金马如何成为一体’及‘追求自治与民主的轨迹’”。中国史则是由1.5册的内容减为1册,且由朝代编年史改放在东亚史的脉络、以主题方式呈现,即“以‘中国与东亚的交会’来呈现历代华人和东亚国家的交流互动,不再只教中国朝代史”。(24)这样一来不仅是将台湾史完全从中国历史脱离,进而形塑所谓的“台湾国史”,更是将中国史的架构完全拆解,进行深层次的“去中国化”,彻底解构两岸关系。

  特别是民进党主导修改“公投法”,打破了原本的高门槛禁忌,“公投”成案几率倍增。“独派”加紧推动分裂国家的所谓的“台湾正名公投”,“2020东京奥运台湾正名行动联盟”已经完成第一阶段提案(25)。未来如果所谓的“奥运正名公投”过关并获得民进党当局认可,将会造成重大“台独”事变。

  三是台美提升军事关系,强化台湾武力对抗大陆准备。2017年5月蔡英文在会见美国联邦参议院访问团时表示:“台湾期盼与美有更紧密协商讨论;过去美国持续出售台湾防御性武器,有助维持两岸和平稳定,不仅对台湾有益,更嘉惠美国与其他理念相近国家。”(26)6月特朗普政府就宣布了14.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且军售品质有所提高。8月后,美台先后进行了“蒙特利会谈”、“美台国防工业会议”、“美台国防检讨会谈”等,加强双方军事交流。在非传统安全合作领域,美台合作也在持续深化,美军机在太平岛以“人道救援”的理由进行起降的话题不断被讨论。12月27日,蔡英文当局公布了任内首本“国防报告书”,书中不仅刻意凸显了对抗大陆的企图,在论述安全情势等变化上主张台湾的角色定位是“发挥我早期预警及掌握中共军事动态之利基与战略价值”,并首度公开了台美军事交流的10项模式。(27)这些举措表面看来是要“防卫自主”、“以军购向盟友展现防卫决心”,实质上却是在把台海拖入战争的危险。美国“武装”台湾地区,只会让台湾更加不安全,而得益的只有美国的军工产业资本。甚至在某些美国“鹰派”看来,台海发生一场战争,用“国军”打乱“共军”的发展步伐对美国而言更有利。

  2018年时逢岛内地方选举,蔡英文当局在内政难有起色、两岸无法打破僵局的情况下,继续向美国靠拢进而“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方向不会改变。同时美国也在不断向民进党当局抛出“诱饵”,继《与台湾交往法案》之后,4月7日台湾“中央社”报导称特朗普政府已经批准向美国制造商核发向台湾出售潜艇制造技术的销售许可证。此外,未来还包括:美国参众两院酝酿的所谓“台湾安全法草案”,要加强美国国防部与台湾地区的交流,包括邀请台湾地区参加2018年的“环太平洋演习”等;美国允许台湾加入其“境外预先通关”,即未来在台湾岛内即可进行美国海关检查,等同直接入境美国,而赖清德也公开宣布“台湾是属于美国‘全球入境计画(Global entry)’的一国”(28);6月AIT新馆落成典礼时,美国会派什么层级的官员与会。这三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端看民进党当局如何接牌。

  当前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期,两岸关系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两岸关系向好,才能带动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台湾问题对大陆而言是核心利益,大陆会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未来还将持续出台措施,推动两岸人民融合发展。同时大陆也不会惧怕“台独”势力的挑衅。大陆不仅有应对挑战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更有坚守底线的综合优势。而重视“成本效益”的特朗普政府不会公开支持“台独”,更不会为“台独”买单。旺旺中时民调也显示,针对“是否认同蔡政府‘联美日抗中’政策”,有36.6%的民众表示认同,52.2%不认同。其中在泛绿选民部分,虽然有62.5%表示认同,但同时也有29.8%不认同,显示即使是泛绿阵营,也有近三成选民反对蔡英文当局的对外政策。(29)

  当前两岸关系已经被推向“临界点”。蔡英文的困境在于,其不能完全掌控民进党的政策走向,也无法在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突破目前的两岸僵局。如果蔡英文当局随岛内“独”派起舞,全面倒向美国对华“鹰派”,则两岸关系面临巨大挑战,大陆《人民日报》指出“如约束不住激进台独势力举行独立公投、为取得美日的保护而导致美舰泊台、蔡英文官式访美,《反分裂国家法》随时有启动的可能”。(30)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亦宣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绝对不能也绝对不可能从中国分割出去!”(31)

  注释:

  (1)蓝孝威:《“台独”创10年新低,挺统攀新高》,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2月13日,A8版。

  (2)崔慈悌、吕昭隆:《增编“国防预算”,加强防御台湾》,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10月30日,A2版。

  (3)林敬殷:《“蔡总统”过境夏威夷:“台美关系前所未有的友好”》,台湾《联合报》,2017年10月30日,A1版。

  (4)江静玲、王嘉源等:《川普正式签署<台湾旅行法>》,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18日,A1版。

  (5)陈建瑜:《美副助卿称美台关系非交易》,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2日,A2版。

  (6)陈秀兰:《美促台解禁美牛猪,关切稻米、米酒》,台湾《旺报》,2018年4月1日,A4版。

  (7)《民众日报》综合报道:《马:拓展国际有助深化两岸关系》,台湾《民众日报》,2010年3月24日,A2版

  (8)吕昭隆:《“国安会”:阐述事实,不影响台美合作》,台湾《中国时报》,2010年5月2日,A4版。

  (9)黄琮渊、洪凯音:《“央行”评估,我受冲击比韩国严重》,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3日,A3版。

  (10)陈柏廷:《难逃波及,陆承诺护台商利益》,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5日,A2版。

  (11)季节、王玉树等:《钢铝税豁免,我争取第二波入列》,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4日,A2版。

  (12)王玉树:《钢铁输美3成恐被课高关税》,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8日,A2版。

  (13)江静玲、季节等《菊很担心,两岸现阶段不沟通》,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2日,A2版。

  (14)苏永耀:《“总统”下月出访非洲,规划过境非“邦交国”》,台湾《自由时报》,2018年3月28日,A3版。

  (15)林敬殷:《蔡“总统”出访史瓦济兰不过境》,台湾《联合报》,2018年3月30日,A4版。

  (16)罗印冲:《“阁揆”干话连连,小英不该沉默》,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8日,A3版。

  (17)丘采薇等:《“赖魁”强硬回应:“中国把大门关起来”》,台湾《联合报》,2018年3月21日,A3版。

  (18)曾薏苹、杨孟立:《蔡英文亲上火线,吁美陆协商》,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4日,A2版。

  (19)周毓翔、林劲杰:《“蓝委”警告“别当蚂蚁被踩死”》,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8日,A3版。

  (20)林敬殷:《退将赴大陆,扩大管制》,台湾《联合报》,2017年7月7日,A1版。

  (21)李光仪:《为尊严?防泄密?立法别失焦了》,台湾《联合报》,2017年7月7日,A4版。

  (22)范正祥、郑郁臻等:《陆客来台医美,签证效期减半》,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4月13日,A3版。

  (23)郭建伸:《不送预算,“蒙藏会”年底熄灯》,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8月14日,A2版。

  (24)张锦弘:《新课纲,中国史内容减》,台湾《联合报》,2017年7月4日,A1版。

  (25)陈君硕:《“奥运正名公投”,陆:危险图谋难得逞》,台湾《旺报》,2018年3月29日,A9版。

  (26)林敬殷:《蔡英文向美喊话对台军售有助两岸和平》,台湾《联合报》,2017年5月31日,A2版。

  (27)吕昭隆:《战略中立,维持两岸关系稳定》,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12月27日,A2版。

  (28)杨孟立、曾薏苹:《赴美更便利,府:提升台美关系》,台湾《中国时报》,2018年3月24日,A4版。

  (29)朱真楷:《“外交”联美日抗陆,52.2%不认同》,台湾《中国时报》,2017年5月12日,A2版。

  (30)林永富:《美打台湾牌,陆党媒划3红线》,台湾《旺报》,2018年3月27日,A5版。

  (31)新华社北京3月20日电:《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新华网》2018年3月20日,2018年4月8日检索。

  (完)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5月号,总第245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