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中阿共筑“文学丝路”
http://www.CRNTT.com   2018-06-27 13:47:45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电/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学盛宴在尼罗河畔弥漫着清雅的芳香,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顶尖级作家齐聚一堂,就文学创作与当下生活、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文学作品的翻译等,各抒己见,共同切磋。热烈的讨论,具有真知灼见的观点交流和灵感碰撞,仿佛为开罗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送来了缕缕清风,使人甘之若饴,顿觉凉爽。

  早该如此 相见恨晚

  此次论坛由中国作家协会、阿拉伯作家联盟和埃及作家协会主办,中国作协外联部与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承办。来自中国的铁凝、刘震云、麦家、余华等9名著名作家,以及来自埃及、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曼、苏丹、也门、巴勒斯坦等50多个阿拉伯国家的作家与会,就相关议题展开激烈辩论。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介绍说,本次论坛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举办的首个以文学为主题的多边论坛,一个重要主题是用文学助力“一带一路”倡议。我们希望与丝路沿线国家共同搭建平台,令双方作家了解彼此文学特别是当代文学的发展现状,充分感知各自人民当下的情感。希望通过举办中阿文学论坛,扩大文学作品互译,不断推进有深度、可持续、更具体、更多领域的文学交流与合作,使中国和阿拉伯各国作家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更加丰富、更有成效,续写中阿文学交流合作的美丽篇章。

  铁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积极评价了这次论坛成果。铁凝说,从实际效果看,论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中阿双方作家都有相见恨晚之感,许多阿拉伯作家表示,这样好的论坛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举办?记者注意到,在一整天马不停蹄长达10小时的对话中,众多阿拉伯作家踊跃发言,一些人甚至发言两次,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和很高的积极性。

  精神食粮 历久弥香

  苏丹知名作家卡马鲁丁·阿里说,“文学”一词的词源,派生于阿拉伯语的“晚宴”一词,指为宾馆提供的美味佳肴。如果说食物就如同空气和水,是生活的必须品,任何生物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须臾不可或缺,那么同样的道理,人的心灵和头脑也需要各式各样的文学来洗涤和激荡。有了文学,才能滋养精神,净化灵魂,减轻生活的压力与求生的艰难,为内心带来平静与幸福。

  此言可谓精辟,讲出了文学的真谛。同为文明古国,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都孕育了灿烂辉煌的文学积淀。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为代表的中国最早诗歌集,与“停下来,朋友!让我们哭泣”为代表的阿拉伯最早的抒情诗歌——悬诗一样,在诗歌审美和艺术性情趣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演绎着文学特有的美感。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何方,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文学,恰恰是通过优美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审美,带给人们心灵启迪和精神感悟,给人们指明要驶往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作家余华与埃及作家阿拉·阿斯旺尼都曾经是牙医。他们既给人治疗牙疾,更以深刻的文学作品,给读者带来精神的慰藉。同样的经历,使余华对阿斯旺尼“惺惺相惜”,他深有感触地说,阿斯旺尼在从客户嘴里拔出牙齿的时候,也拔出了他们的故事。这一形象、贴切的比喻,得到与会者的阵阵掌声。

  阿里在发言中引述埃及大文学家、诗人、哲学家阿巴斯·阿卡德的话说:“人活在世上只有一次生命,对我来说这远不够,它不足以激发我内心的活力,只有文学和阅读才可以赋予这有限的生命以新的生命,虽然它不能在数量上增加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宽其深度”。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