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理性思辨两岸统一问题: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8-09-23 00:10:57


 
  殷切的期待是一回事,现实的环境又是另一回事,两岸关系的发展存在许多变数,未必会如我们所愿。就以当前的局势来说,大陆与美国之间的贸易战已经开打,会持续多久、升高到何种程度,都有待观察。贸易逆差只是美国的藉口,用以遏制大陆崛起,美国真想要的是打消“2025中国制造”,强迫中国经济政策转弯,在尖端高新科技发展的道路上止步,彻底断绝中国对美国领导地位的威胁。

  在这场贸易战中,台湾俨然成了美国牵制大陆、刺激大陆、负责将后者引入武统陷阱、拖垮大陆发展政策的棋子。不然就无法解释,这两年多来美国对台政策何以与传统美国政策如此不同,如此出格。这样的用心大陆当然也有所洞察。反制之道就是你打台湾牌,我就出朝鲜牌,求其对冲,达成平手。

  (一)蔡英文自喻旗手介入陆美冲突

  比较让大陆操心的是台独政府的态度。美国要遏制大陆必须得找些帮手,日本、台湾、东盟国家、越南、印度都在名单内。战略热点除了台湾外,还有南海、印太区域等。南海议题上美国找不到积极又肯出头的代理人,今年6月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防长会议上,没有人回应美国对大陆南海作为的批评。印太区域上热门的印度在会议上反应冷淡,总理莫迪致词时刻意避开敏感话题,越南也不热衷。这其中,唯有台湾例外。

  台湾几乎对美国反制大陆的每一个政策都积极呼应。对陆美贸易纠纷,台湾其实私心暗喜,即便美国对台湾输美钢铝也课税,台湾也只摸摸鼻子,没抗议。美国推印太区域,台湾马上贴上去说,愿与美日携手维护印太区域安定。美国制造南海争议,绿营智库马上建议将太平岛租藉给美国,岛内舆论哗然,政府才出面否认。大陆澳洲关系不佳,澳洲四处找不到肯收容难民、替难民治病的地方,最终在台湾找到奥援(台澳在去年缔约接受澳洲难民到台湾治病)。

  多米尼加断交后,蔡英文称大陆为中国,以示愤怒。日前接受法新社采访时,不仅沿用中国称呼,甚至指控大陆越来越具侵略性,“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约中国,减少或遏止中国的霸权扩充。”敌意明显。蔡英文对法新社强调,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底线”不会退让。所谓“台湾底线”就是台湾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不能被侵害,台湾主权不能被压抑,台湾的未来由台湾人决定。从这里可以看出,蔡英文“一边一国”的立场不会动摇,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不屑一顾。

  蔡英文上台才两年,已经把两岸关系搞到冰炭满怀抱,岛内也被搞得街头如战场。全方位去中国化、以转型正义与不当党产为名清算国民党、剥夺军公教退休人员退休俸、不顾大学自主拒聘台大遴选出的校长、挺同婚修民法、不管缺电与空污强行废核烧煤等等……,种种倒行逆施不胜枚举。蔡英文虽满口民主自由,却是破坏民主自由的罪魁祸首;习法出身,却践踏法律如粪土。跟这样的人谈和平统一,何异缘木求鱼。

  (二)政党再轮替可以解套吗?

  蔡英文任内两岸关系难脱对峙,那么,换个政党执政会好转吗?这要看台湾是否会三度政党轮替,也要看接替的政党是否已学得教训,看透世局。以蔡英文目前低迷的民调支持度来看,今年底的地方选举一定会丢掉几个城池。但对民进党来说,少输为赢,他们比较看重的是2020年大选。

  2020年大选蔡英文连任还是有机会的。这是因为:第一,民进党领会了执政的好处,只有执政才能保有这么庞大的资源,才能鸡犬升天,所以内部纵然对蔡英文有意见,但不会内斗。第二,国民党资产完全被查封冻结,度日都难,哪来经费打选战?原来庞大的党组织大幅瘦身,如何辅选?第三,国民党的领导带不出气势,没有办法摆脱地方派系的影响,两岸政策也没有新意,立场摇摆,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政策强项。对蔡英文的诸多野蛮政策也不知如何反制,令人失望。第四,国民党2020年总统候选人花落谁家,让人没有太多期待。吴敦义号召力不大。马英九想卷土重来,但已时不我与。

  第三度政党轮替希望不大。即使真的换手了,两岸关系会缓和一些,但统一问题依然举步维艰。大陆还会容忍“一中各表”吗?国民党会毅然接受和统?进行和平协议谈判?只怕未必!一个门面上打着一中旗号,暗中独台情结难以斩断的国民党,恐怕只能让大陆更觉绑手绑脚。

  (三)民意新趋向

  比较令人振奋的一件事,是台湾民意的流动趋势。蔡英文刚上台时,民意支持度超过70%。执政两年,内政改革惹得天怒人怨,街头遍布拒马铁刺网,陈抗民众随处可见;断交频频,国际空间萎缩;两岸紧张情势螺旋盘升,大陆军机军舰绕台无日无之。这种情况导致无论根据哪家民调,蔡英文与民进党的支持度都双双暴跌,比腰斩还低。

  台湾局势的崩坏使得人民对统独问题开始有所反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颠覆了台湾统独的长期基本盘势,以及台湾人对大陆的观感。我们可以用隶属绿营的台湾民意基金会的几个民调,来证实这个现象,所以选这个基金会的民调,是因为这是绿营自己做的民调,决不可能作假。

  第一个现象是统升独降。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018年3月的民调显示,支持统一的比率为20.1%,比该基金会在2016年5月的民调14.9%上升了5.2%,也就是说支持统一的增加了120万人。支持独立的比率为38.3%,比2016年5月的51.2%下滑了12.9%,差不多流失了300万支持者。

  同一基金会今年6月针对台湾人对大陆印象及感觉所做的民调显示,49%的人对大陆有好感,反感的只有44%。好感首度超过反感,该基金会董事长游盈隆称这是戏剧化的转变,是“一个历史的转变”。更值得指出的是在25-54岁的青壮年族群、大学及以上教育程度的人中,过半数的人都对大陆有好感。

  更有趣的是,台湾民意基金会在2017年11月针对习近平、马英九、蔡英文三人所做的民调显示,台湾人对习近平的好感(29%)大于反感(19.9%),对马英九则是反感(41.1%)大于好感(23.6)%,对蔡英文也是反感(34.1%)大于好感(31.8%)。这反映了台湾人民对台湾领导人的失望,以及对大陆领导人的期待。

  人民对大陆看法逐渐改观,更多的台湾人愿意赴大陆求学工作。这波改变在惠台31项政策出台前即已浮现,之后趋势更稳定上升。其中改变最大的是年轻人,他们原来是蔡英文口中的天然独,在太阳花运动中窜起,是蔡英文胜选的最大推手,但他们的觉醒也最快。年轻人需要念书、工作、成家立业、养育后代,哪个政府可以许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就会往哪儿去,意识形态的绳索捆绑不了他们,这或许是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最大的潜在力量。

  五、看准风向,未雨绸缪

  台湾民意改变的萌芽为和平统一提供了契机,但我们也不应忽略周遭环境险阻重重。自我异化的分离主义者,即便受到挫折,也不会甘心就此罢手。全力阻挡中国崛起的美国等西方强国,更会伺机分化。在区域国际情势变幻莫测,川普政策毫无可预期性、操作手法亦高度不确定,岛内政局越来越动荡不安,两岸对峙情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任何一点政策错误,任何一个小疏忽,任何一个擦枪走火,都可能演变为不可收拾的局面。所以当我们一心期望和平统一时,恐怕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面对海峡可能的烽火。

  危机常常就是转机,但只给予做好准备的人。如果我们对海峡情势做过各种各样的反覆推演,关键时刻就可能趁乱将两岸问题做一个最快的了断。因此,非和平手段的沙盘推演操练是时候该启动了。

  不管是经由哪种方式完成统一,都需要一段过渡时间安定时局与人心、一个过渡制度用以有序地转换原有的秩序。这个过渡制度在和平统一时是“一国两制”、“台湾基本法”,在非和平方式统一时或许是“台湾自治法”。二者的内容都需要时间研议,求其周全。这些未雨绸缪的事即使现在还不宜于拿到台面上来谈,但至少应该在台面下着手讨论,以确保统一后台湾政局能有序有效地运转,台湾人民的生活不受骚扰。

  总结来看,现状下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景确实让人担心。情势发展不随人的主观愿望而定,但如能掌握情势,未必不能为实现主观愿望创造客观有利条件。那就是我们该努力以赴的方向。

  何时统一?统一的方式为何?统一后的两岸制度为何,这些我们虽难臆测,但必须做好各种可能的盘算与准备。世事如云,变幻莫测,机会可能一闪即逝,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临危不乱,快速决断。中庸里说,“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正是此意。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8年9月号,总第249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