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林宗弘:不应对持大陆居住证者贴标签
http://www.CRNTT.com   2018-09-07 13:06:26


清毕大学举办“近期中国大陆内外情势对国人赴陆求学发展影响”座谈会。(中评社 黄筱筠摄)
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沈秀华。(中评社 黄筱筠摄)
林宗弘(左)与范世平。(中评社 黄筱筠摄)
洪人杰(左)与王智盛。(中评社 黄筱筠摄)
郑志鹏。(中评社 黄筱筠摄)
  中评社台北9月7日电(记者 黄筱筠)清华大学7日上午在台大校友会馆举办“近期中国大陆内外情势对“国人”赴陆求学发展影响”座谈会。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沈秀华指出,现在移动往中国是复杂、多元,可能只是不想和家长住一起,或是工作关系,就选一个语言最适应、又近的地方,就是中国,“不需要对这些人妖魔化”。过度标签化只会把他们往外推”,虽然不可能完全没影响性,但是不要标签化他们。

  座谈会出席有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中研院”社会所副研究员林宗弘、台湾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范世平、中正大学政治系暨研究所副教授林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沈秀华、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郑志鹏、两岸政策协会秘书长王智盛、纽约州宾汉顿大学社会学博士候选人洪人杰。

  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林宗弘在会中表示,台湾学生或教师赴陆一定会被学校要求办理居住证,台湾各界不应该对这些领用居住证的人员贴标签。

  他认为,学界、政府方面近期都强调居住证风险,而透过申报制度,建立资讯登录,或衔接回台的管道也是必要措施,政府必须建立完善体制,才能吸引人才回流。

  沈秀华指出,台湾人在中国求学不是新现象,台商、台干等投资者过去很多小孩从幼儿园就在中国受教,为什么台生名词近年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因为现在是政治问题。

  她表示,中国释放很多对台策略,社会给予过度渲染,如果只是从迁移状况来看待,不希望被歧视,中国想对台湾人提供更多没有歧视性的待遇,在迁徙脉络来看应该是正面。但是中国统战是想回到一中脉络,台湾方面会担心这群人到中国,“对于台湾忠诚度,会不会因此变成中国人”,这会是拉扯的过程。

  她认为,台湾会这么焦虑就是政治下过度渲染,台湾越民主化,加上若提升劳动条件,我们的吸力就会存在,台湾民主深化、劳动条件更好,会是年轻人想回来台湾的吸引力。

  清华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林宗弘指出,台湾近年出国留学约6万3千人,美日加起来占了一半,来台外籍学位生约5万人,这包括交换生11万。中国人才荒严重,一直到2007年后人才外流减缓,回流增多。根据统计,2016年中国出国留学近54万5千人,33万前往美国,而到中国留学外籍生约44万人,其中韩国6万6千人,美国约2万余人,日本1万5千人,台湾现约1万2千余人排名第9。<nextpage>

  范世平说,中国不缺低阶人才,缺的是高阶人才,他们要挖的是台湾高阶人才,他们就业机会是比我们激烈,虽然暑假有很多实习机会,但是无法对台湾学生说毕业后来找工作一定有工作,这半年好像也没有掀起到中国考照的风潮,因为有证照不见得就有工作机会。

  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郑志鹏在会中指出,他表示,根据陆委会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台湾学生到中国为2567人,但到其他国家留学则是37149人,到中国念书的台湾学生并没有想像中突出。

  郑志鹏表示,中国目前积极并购高科技产业或是挖角,已经让技术前端的国家非常警戒,中国想要绕过核心国家自己制造供应链,当然其他国家会担心。假如中美贸易持续下去,很多设在中国的外资企业,会开始思考还要在中国投资吗?中美贸易战外资企业可能会离开中国,哪到中国念书的台湾学生可能会减少外资就业机会,但也可能外资移走后,会更需要台湾人才。

  王智盛认为,居住证主要是针对新一波要到中国的台湾人,也就是31项对台政策的对象,大部分是台湾学生或是高教老师,编制内的学生比较需要居住证可领奖学金等,高校老师也需要领薪水等,会使他们在中国生活更便利一点。

  王智盛建议,若台湾民众要使用到居住证,建议台湾政府要要求从申报、报备。申报、报备制度建立主要是在移民中国的民众中,可能会有安全上问题,对“国家”忠诚以及机敏的问题,报备是非常需要的。他举例说,台湾学生到中国大陆念书,学历被承认后,可以报考台湾公务员吗?假设在北大念国际关系的学生,回到台湾“外交部”工作,那他的思想怎么取得衡平?

  他认为,报备只是为了取得有效管理,有助于掌握台湾民众在中国所需的服务及需求,政府心态也要转变,不见得只是安全问题,还有服务以及管理的配套,未来面对台生、高教老师被磁吸之后,我们怎么提供风险的管控。<nextpage><nextpage><nextpage>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