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世界变局中的涉台国际环境:抗衡、扈从或和平中立?
http://www.CRNTT.com   2018-10-28 00:17:44


表一:安全复合体类型一览表
表二:非区域安全复合体形态一览表
 
  2.区域安全复合体的类型

  从“地区安全复合体”(Regional Security Complex)角度言,在一定地区的行为体透过不同程度的互动关系,形成不同程度的安全相互依赖模式,③上述“行为体”系指国际体系内的“正常成员”,并符合两项要件:第一、拥有自主决策力,第二、同体系内单位交往的权能。布赞整理出“地区安全复合体”的类型如表一:

  (表一:安全复合体类型一览表)

  3.区域安全复合体的例外

  如果符合上述两种要件下,但无法形成任何一种形态的“地区安全复合体”,就会演变为下列两种另类安全形态:④第一、“覆盖”(overlay),第二、“无结构”(unstructured)。前者系指大国的“安全利益”超过单纯的“渗透”方式,达到主导一个地区的程度,使得当地国家间无法建构任何安全关系结构。此种“覆盖”现象通常指涉大国的武装力量在一个地区长期驻扎,影响当地国家根据此一大国对抗模式进行结盟。

  第二、“无结构”的安全形态建立在两种条件,首先,本地区国家安全能量相当低,以至于他们的权力无法有效地投射到边界以外地区;其次,基于地理上的孤立因素,使得行为体之间的互动难以进行,例如被浩瀚海洋隔离的一些岛国。⑤“无结构”的简单模型:相关各个单位作为国家而言过于虚弱,无法形成地区层次上的相互依赖。无法形成“地区安全复合体”的原因在于:各个单位并没有成为彼此之间的主要安全关注。⑥

  (表二:非区域安全复合体形态一览表)

  三、涉台的国际环境发展历程

  以下,从三个角度分析相关涉台因素,国际体系发展、两岸关系互动与不同时期的领导人思考与作为。

  1.两蒋主政的时期(1949-1988)

  首先,在国际体系部分,在冷战时期,美苏核武对抗,台北与北京隶属于不同集团阵营,双方处于美苏从属下的对抗安全态势。台湾成为美国围堵中国第一岛链的不沈航空母舰,自然约制两岸之间的往来,加上,台美之间于1953年在韩战结束后,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形成美台军事同盟关系。

  因此,第二、在两岸间互动,居于体系对抗结构下,台北与北京不相往来,双方抱持消灭对方、争夺中国正统代表权之争。

  第三、决策者思考方面,蒋中正思考一切以军事反攻为主,制定“国光计划”目标在于伺机反攻大陆。其后,蒋经国继任,美国已经开始改变对中国的态度,1972年双方签订“上海公报”,进行“关系正常化”。因此,军事反攻已经无法成为选项,反而,台湾内部“政治民主化”开始酝酿,开始推动解严、终止动员戡乱临时条款、扩大中央民意代表民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