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改革开放顺利推进的基本经验
http://www.CRNTT.com   2018-11-12 12:32:54


  中评社北京11月12日电/关于改革开放的经验已有很多总结,最根本的一条是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中积累起深刻的经验教训,有经验丰富、眼光远大、富于智慧的领导集体,制定了正确的改革战略和评判改革措施成效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对此,人们已经说得很多,这里不必重复,重点谈五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看准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回顾起来,在上个世纪中我国改革开放有两段时间遇到的困难最为突出:第一段是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第二段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能够克服这两次困难,第一次是中央有坚定的改革开放决心;第二次是中央明确提出“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当然,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央有足够的智慧,应对得当。

  有凝聚人心和共识的口号,有各方面相互配合的改革战略

  “改革开放”“翻两番”和“小康”是最鼓舞人心、令人印象深刻的口号。这三个口号不仅是概念,而且有深刻内涵。“改革开放”提出了实现变革的路径,“翻两番”和“小康”提出了中期和长期的奋斗目标。我们党提出的“小康”标准,不仅指导我国制定现代化战略规划,也把国家的现代化目标与普通百姓的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从而调动起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在第一阶段很快形成了一套各方面相互配合的战略。其突出特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从经济体制入手;同时围绕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政治、外交、军事、文化,以及按“一国两制”方针推动国家统一大业等各方面的战略配合。各方面战略能够协同一致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准确判断国际形势,妥善处理内政和外交的关系,坚持首先做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改革采取渐进方式,以增量改革的方法实现由量变到质变

  渐进式改革在经济体制方面最引人注目,但事实上各方面的改革都如此。例如,政治方面,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就以建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为过渡;对外开放,从特区开始,由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其他如科技、文教、医疗等方面的改革也是逐步推开。

  渐进式改革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先易后难,先清扫外围,最后攻坚;二是以点带面,先试点,再推开;三是以“双轨制”过渡,逐步完成新旧体制的交替。经济体制改革是渐进式改革的典型。考察这一过程,实际是在直接对计划体制进行改革困难重重的情况下,采取了体制外先行的策略,即通过为新兴经济体,包括个体企业、乡镇企业、大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计划外企业,提供优先发展的条件,形成局部的市场经济,并不断将其做大,使之在全局中占据一定优势,然后再实行国企攻坚改革,以此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这种方法也被称为“增量改革”,其突出优点是极大地减少了改革的阻力和改革可能带来的社会震荡,有序实现从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