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盘活高校知识资产 不让专利变“奖状”
http://www.CRNTT.com   2020-04-13 14:05:36


 
  “比如说,在专利创造阶段,专利培育和运营中心的团队就会进行专利布局和挖掘,对有市场化前景的方案进行及时合理的专利保护。”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负责人唐恒介绍,对学校优势学科会加强专利导航分析,为重点团队提供贴身服务。

  2019年,“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发明专利,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也是我国农业装备行业首获该奖。依托这一专利技术,我国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显着增强,外资品牌的高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在我国市场占有率从80%缩减至20%。

  该项专利发明人李耀明教授来自江苏大学农业装备工程学院,他也是学校知识产权团队一直关注的重点对象。团队通过对国内外4000件农机专利进行分析,为农业机械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提供挖掘、培育、布局等服务,最终形成了一批核心专利。其中,仅李耀明这一项金奖专利技术已在多家龙头企业得到应用,近三年共销售产品86000余台,新增销售额69亿元、利润8.9亿元。

  “好的专利技术就像一颗优质的种子,经过专利运营工作的灌溉、施肥,这棵种子才能长成参天大树,造福社会。”唐恒说。

  丁建宁认为,知识产权工作不仅仅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且涉及到高校科技创新和考核评价的方方面面,“只有建立校级的管理体系,才能实现全面的统筹和协调。”

  确定权属分割,制约瓶颈逐一突破

  2016年,江苏泰州高港一家企业主动找到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教授,想要和他的团队合作做一款纳豆激酶功能食品。

  纳豆起源于中国,但日本产品却占据了国内80%以上的市场份额。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黏度、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