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贵州治理早婚早育阻断“贫困循环”
http://www.CRNTT.com   2020-07-06 11:55:25


 

  父母这样艰辛的生活一眼望不到头,吴信梅不想重复这样的人生。“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有更多人生选择的权利”,吴信梅对自己未来的期许是,“找一份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的工作,找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伴侣。”

  吴美美的母亲出嫁时才17岁,身份证却显示她已经27岁了。“妈妈实际是1974年出生,户口本上是1964年。”从小跟着奶奶长大的吴美美,记忆中自己很小的时候,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

  据部分受访者回忆,在那个年代,村里的孕妇生孩子都是在家里,小孩出生并没有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晚几年上户口很普遍,常常是父母报哪一年就写成哪一年。

  “当地有许多农村家庭,因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由隔代亲属监护。这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祖父辈老人,早期的教育启蒙仅限于教孩子认几个字、数几个数。”浙江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贵州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陈立群说,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叛逆的性格需要引导、敏感的心理渴望抚慰,易入歧路的品德亟待纠正,这些留守老人就更无能为力了。

  同时,依靠农村早婚早育风俗缔结的婚姻家庭关系极度不稳定,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戏劳村16岁的侗族女孩王燕告诉记者,她身边有些20岁出头的女孩已经离婚,还带着孩子,有的甚至又开始了第二段婚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