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1日电/据中国经济网报道,防治长江港口区域船舶大气和噪声污染,是保护长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国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在长江港口码头大力发展船舶岸基供电技术(以下简称“岸电”),沿江主要港口码头普遍安装了岸电设施。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在重庆、湖北、安徽等省市的港口码头调研发现,受岸电不能用、不好用、不划算等因素影响,大量岸电设施建好之后“晒太阳”,不但造成建设资金浪费,还让港区大气和噪声污染难以消除,这一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基础设施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建好之后“晒太阳”大量岸电被闲置
记者调研发现,一些码头岸电利用率相比2019年大幅提升,但除了游轮等客运码头,其他码头岸电使用绝对量较低,“晒太阳”情况相当普遍。
“长江黄金2号”游轮一靠上湖北宜昌秭归港茅坪游轮码头,就接上了港口的岸电。靠泊的船舶依靠岸电供能,没有黑烟,听不到噪音,成本也降低了。游轮载客量大,靠泊时间较长,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大,岸电推广使用带来的综合效益突出。
“以前用燃油发电,一到晚上噪音特别大,旅客的体验感差,产生的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污染,费用也高。”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侠说,“现在用上了岸电,船一进港所有的用电都由码头提供,省时省力省成本,又保护了长江生态。”
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苏杰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江经济带累计建设完成了4700个岸电泊位,超额完成了长江经济带港口岸电布局方案任务,岸电使用率显着提升。
不过,相比游轮等客运码头,其他码头岸电却普遍存在“晒太阳”情况。在武汉阳逻港二期码头,一艘集装箱船正在进行装卸作业,船舶发动机发出轰鸣声,排气管里冒着黑烟。不远处,已经建好的岸电却在闲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