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新形势下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刍议
http://www.CRNTT.com   2021-03-22 00:15:01


 
  (三)发挥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激励导向功能

  两岸民间对话机制除了需要加强内部主体性建构和分层次平台打造外,还需在民间对话机制中设置奖惩机制,从而充分发挥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正/负向激励导向功能。通过综合考虑各民间交流组织的价值观念、成员构成、交流内容、活动方式、权责关系等,采取双向激励幷行,为民间对话机制实现有效监管与保障,确保两岸民间对话交流获得平稳顺畅的长足发展。

  一方面,采取“正向激励”促进机制,充当两岸对话交流的有效粘合剂,推动对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鞭策与奖励。在两岸民间对话活动中,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中心,适当满足台湾同胞或群团组织在大陆的正当利益需求。根据各组织成员实现目标的价值量来确定与之匹配的激励量,公正公开地确立激励机制,合情合理地对待激励对象。此举不仅有利于个人与组织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实现个人自身价值与对话机制目标理念的融合统一,实现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更有助于两岸民间组织自觉自愿地不断扩大两岸民间可交流的范围圈,在正向激励的引导下充分发挥民间对话机制的公共效应,在合理实现个人利益的前提下最终提升两岸社会信念,加强台湾对大陆整体的社会信赖度与认可度。

  另一方面,引入“负向激励”约束机制,充当两岸对话交流的安全警示桩,完善对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监管与惩戒。1987年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逐渐恢复正常交往后,大陆方面以宪法为核心,相继制定颁布了《反分裂国家法》、《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其余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也完善了针对台胞台企在民生、社会、经济领域等的系列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法治作用,贯彻了依法治国、依法治理的时代精神。在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中,也必须坚守以大陆宪法法律为根基的底线思维,做到有错必纠,违法必惩,通过“负向激励”举措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通过构建高科技、现代化网络所构成支撑的大数据检测体系,实时动态地监测活动现状与舆情导向。“负向激励”有利于维护民间对话机制的公平公正与正常运转,增强两岸民间交流成员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归属意识。

  三、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制度性安排路径与建议

  新时代下,两岸民间对话的基本目标主要包含两层要义:一是共同反对岛内“台独”势力及其分裂行为;二是共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统一。其基本路径是遵循两岸民间社会融合的基本规律和客观趋势,以交流为主,双向沟通。最终目的是为增进两岸交流、促进互通互惠互利,从而达到在交流互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融合发展,以融合发展推动和促进祖国统一进程。当进入到两岸民间开展合作交流中,对话机制成为凝聚合作共识的关键环节,相关制度性对话主要包括以下五条建议。

  (一)创新形式,搭建两岸对话管道机制

  两岸要加强彼此交流,增进彼此认同,需要依靠社会各阶层共同搭建对话管道而实现。海峡两岸应从不断优化对话交流的理论政策和机制模式入手,创新工作形式和内容,结合线上线下,打造两岸交流对话新平台,发挥两岸民间对话新作用,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实现对话交流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增强两岸对话交流的实践性、多样性和广泛性。

  (二)突出重点,加快经贸产业对接机制

  两岸民间对话应发挥两岸产业互补优势,建立合作机制。这对于加快两岸新兴产业合作,共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应对疫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台资企业目前在大陆的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大陆本地的台商投资时常面临法治不健全、行政效率低、市场恶意竞争、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等现实难题。需要加速推进经贸产业对接机制,在民间交流层面上特别要保护作为微观经济单元的台企在大陆落地生根,释放政策活力以改良当地市场环境,保障台资在大陆投资兴业,保持稳步发展。

  (三)彰显特色,凝聚文化融合共通机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当下两岸民间对话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加强两岸民间文化对话,拨乱反正,这也是反制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的最好回击方式。在文化交流方式上,增进文化共通,强调两岸中华文化的共性,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瞭解。在文化交流内容上,提升文化情感,主张根源文化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宣传海峡两岸的同根同源。在文化交流对象上,增进文化认同,推进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之间的友好往来,为两岸和平交往注入未来资本。在文化交流形式上,激发文化共鸣,重视民间自发交流,避免台湾政治势力对两岸文化和谐互动的干扰,促进两岸文化深入交流。

  (四)以人为本,促进青年交流发展机制

  两岸民间对话应进一步推动两岸青年彼此认知,增进两岸青年一代的情感交流,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到祖国大陆学习、发展、就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注入新动力,引领两岸青年交流和沟通向纵深领域发展。加强教育层面交流,培育常态化交流项目,开展高质量的青少年交流活动,培养台湾爱国青年教师群体。加强台湾青年就业创业领域交流合作,建立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为在陆就业创业提供条件。应建立健全陆台青少年交流统筹协调机制和常态化沟通机制,制定长期战略性合作方案和年度交流活动计划。以深化更广泛、多层次的陆台青少年交流,扩大在文化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等多方面双向交流合作。

  (五)深入基层,推动社区平台培育机制

  两岸民间对话应携手推动社区交流,以社区交流促进两岸融合发展。由此培育孵化更多子社群平台,加强两岸社区合作交流,加大社会力量对各社群活动的支持。例如以陆台高校等教育机构为主体的子社区社会组织基于交流合作,应以教育为主、培训为辅,藉助开设学术团体、社会组织相关课程,传授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公益理念及志愿精神。此外各社区社会组织涉及安老扶弱、助残养孤、扶危济困、救助赈灾等不同方面内容,要积极鼓励两岸企业单位逐步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区社会组织建设,通过公益创投、社会企业等形式的跨界合作可为社区平台培育机制注入新鲜的血液,多元完善搭建两岸社群社区、学校企业对话平台,从而达到增强彼此信任,扩大彼此共识,形成彼此合力目的。

  四、结论

  尽管当前两岸关系正面临一定动荡和曲折,但两岸交流的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密切程度越来越深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两岸民间交流已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向纵深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因此,面对两岸关系新形势,在始终坚持半官方半民间性的 “一轨半”对话的前提下,要不断积极开拓民间性的 “二轨”对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的大为增强,两岸实力对比愈发悬殊,大陆因素对台湾社会的全面性影响日益增强,台湾社会的“两岸化”趋势日益加深。不管台湾地区政治如何变迁,政党如何轮替,民意如何变化,两岸交流都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和平、要交流、要发展始终是台湾岛内多数人的想法与期待。

  我们要站在“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进一步牢固树立两岸民众作为中国人的“身份认同”的建构。通过双向加强大陆与台胞的国家认同,深化彼此的理解包容度,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氛围。全国政协汪洋主席在第12届海峡论坛大会视频致辞时指出:“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民间,动力在人民”①,基于新形势下的两岸民间对话使得两岸民间交流能直接面向最广大的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和社会基础,也有助于拉近两岸人民的心理距离。从总体上来看,两岸民间对话对两岸关系意义重大。两岸人民因为过去历史及政治等因素而造成的误解与偏见,将通过两岸民间对话机制的不断健全而逐渐化解,这也将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铺平道路,推进祖国统一进程。

  注释:

  ①《汪洋在“第十二届海峡论坛”视频致辞》,人民网,2020年9月20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1年3月号,总第279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