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直播等13类APP无须个人信息
http://www.CRNTT.com   2021-03-23 12:42:08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此前不少APP在安装后首次打开时会向用户索取个人权限,但一些APP经常过度索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卓手机安装微信,一打开就要索取存储和手机识别码”“安装微博APP要求包括录音、通讯录在内的全部权限,不然就只能取消安装”“饿了么上来就要申请我的短信电话等权限,外卖软件要这些有什么用呢?”不少有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网友此前曾表示。

  2019年11月起,工信部启动了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重点整治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违规使用用户个人信息、不合理索取用户权限、为用户账号注销设置障碍等4个方面的8类突出问题。工信部此前的通报显示,知乎日报、店长直聘等APP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租租车、1药网除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外,还私自共享给第三方;当当、e代驾还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并过度索取权限;好医生则因为私自收集个人信息以及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被通报。上海市消保委针对39款网购平台及旅游出行、生活服务等手机APP涉及个人信息权限的评测结果,共有25款存在问题,比如“饿了么”申请了11个权限,包括拨打电话、日历等,在测试新版本时,专家发现旧版中的拨打电话和日历权限已删除,但又新增了“读取通话记录”权限。

  用户个人信息被用于更精准推送广告

  APP运营者索取到个人信息后,会如何使用这些个人信息呢?知名科技评论人闫跃龙表示,其中一个很大的用处是将用户这些数据拿来自己用或者与其他平台共享,“比如对广告商,有了这些数据,可以对用户进行用户画像,更精准地推送广告。”

  互联网评论家葛甲说:“过度索取用户信息背后必然是用户信息的滥用和非法使用。之前被爆出的很多有关私自出售用户信息的案例,还有包括社会舆论比较关注的大数据杀熟等事件,客观上其实都是过度索取信息所造成的某种后果。本次新规落地之后,将对部分生活服务类APP造成重大影响,对微信生态中的部分组成部分也有相当强的影响。”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