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小米造车 胜算几何
http://www.CRNTT.com   2021-04-02 11:48:08


 
  要看到,汽车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的重资产、长周期、高壁垒行业。一款车从产品定义到量产,最少也要3年至5年,而要真正盈利,更是遥遥无期。期间,“烧钱”是任何玩家都难以回避的现实。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曾说,“没有200亿不要造汽车”,但后来蔚来汽车“烧钱”的速度,还是远超出人们预期。2016年以来,蔚来累计净亏损约337亿元,至今未能盈利。恒大汽车称,自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以来,累计投入已经达到437亿元,但至今一辆车未交付。难怪有人感叹,“造车就是一个‘烧钱’的无底洞”。

  当然,相比于那些“啥都没有,靠PPT拿钱”的公司,小米要强不少。按照雷军的说法,“亏得起”。不过,此次小米宣称的首期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未来10年的100亿美元,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其实也不算多。要知道,比其“富有”的韩国三星也曾造车,但最终知难而退;而像戴森那样的科技公司,砸了上百亿元,就举手认输的故事并不鲜见。

  问题关键还在于,小米还有天生的短板,这就是品牌力不足。要知道,小米是以走性价比路线起家的。在小米产品的发布会中,常有这样一个环节:对比竞品。熟悉的人都知道,小米一定会做到“同样的价格,配置更高”,或者“同样的配置,价格更低”,这也是小米之所以深得米粉信赖的重要原因。然而,性价比在不少消费者心中又常常是低端产品的标签,小米智能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并不高。

  不可否认,目前小米智能产品销量已跃居行业前列,但其在品牌价值上似乎还难以比肩苹果,甚至三星、华为等。而汽车是一个不仅极度看重规模,更注重品牌的产业。没有强大的品牌溢价能力,就很难像特斯拉一样提供向下俯冲、覆盖更为广阔市场的强大势能,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小米造车还将是一场提升品牌力的攻坚战和持久战。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