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中评电讯 】 【打 印】 
搭建小微融资精准对接平台正当其时
http://www.CRNTT.com   2021-05-12 08:44:05


  中评社北京5月12日电/当前中国经济常态化进程全面开启,中小企业景气虽有复苏但依然脆弱,仍需国家政策扶持,并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在通过优化考核口径等挤出小微贷“水分”的同时,也有必要搭建小微融资精准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活水精准直达实体经济。

  经济参考报发表经济学博士陈涛文章表示,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金融监管部门定期考核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业务发展状况,并对国有大型银行业务增速提出目标性指导意见,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经营发展。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极大缓解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随着国民经济全面常态化运行,中国中小企业景气度也开始复苏。

  但也要看到,实践中也有个别金融机构通过临时将票据融资充数、化大为小、伪经营贷等方式,应对各方面考核压力,明显背离了政策扶持的初衷。近期,监管部门优化了小微贷“两增”考核口径,剔除了票据融资,并加强小微贷数据真实性考核,加大了经营贷资金流向监管,挤出小微贷“水分”,以引导银行根据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资金使用周期,切实满足信贷需求,使普惠金融政策真正落地。事实上,小微贷的数据越真实,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活水的支持也将越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银行已经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显着降低了小微贷的经营成本。各级金融监督和管理部门认真组织金融机构广泛对接无贷户,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普惠小微贷的覆盖面。

  文章指出,金融机构持续深耕普惠金融市场,迫切需要搭建小微融资精准对接平台,来实现小微贷真正的引“流”,既要降低银行营销成本,又能积极拓展普惠小微贷业务。

  一是搭建开放的小微贷供求精准对接平台。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场景服务,明确银行标准化对接服务要求,并面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和推广,引导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在平台随时填报融资需求,强化考核和约束,督促银行精准对接,以有效降低银行营销成本,并积极拓展潜在客户群。二是搭建专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限定在产业链和供应链运作链条内,围绕核心企业或企业集团搭建专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探索银行“一点接入做全国”模式,引导金融机构为产业链和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显着降低银行小微贷营销成本,并深度拓展小微贷发展空间。

  拓展普惠小微贷,必须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既要挤出形式主义的“水分”,也要适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需要,花大力气引“流”,降低银企对接成本,有效拓展小微贷空间,让金融活水真正直达、精准浇灌广大中小微企业。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