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是“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
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理论和实际、历史和现实、国内和国际相结合,围绕如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对于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把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新境界
人民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王昌林执笔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集中回答了“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阶段性特征、发展目的、发展动力、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关于发展的理论提升到新境界。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中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明确了中国发展的基础、条件以及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发展拥有诸多新的有利条件,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新发展理念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确立了全面、正确的指导原则,鲜明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是“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中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既坚持从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出发,又极具世界眼光和前瞻性,明确了中国“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
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新要求
文章分析,在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在奋斗目标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是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十四五”时期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在发展主题上,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由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发展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所决定的,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总体上看,“十四五”时期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将优化提质,消费结构加速升级,同时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无论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需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在发展主线上,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着进展,推动经济运行呈现平稳发展、稳中有进态势,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而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使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人力资源结构、金融结构和技术结构等比例关系趋于合理,适应需求升级变化的需要,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