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网评:高考将至,愿每个考生都努力奔跑
http://www.CRNTT.com   2021-06-03 15:54:05


 
  成功的路径很多,实现人生价值的渠道很宽,高考已不再是唯一,原本这样的现实与进步,可以让我们对高考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狂热,多一些冷静,少一些焦虑。对于高考的认识,整个社会理应更加宽容,对于任何结果都更容忍接受。不过,在大学准入门槛降低,大学生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却竞争激烈,高考已变成了“能否进入双一流”的惨烈厮杀,对于高考结果的焦虑依然是现实性的社会病灶。

  于是我们看到,围绕高考的激励依然“鸡血化”,群体忧虑和社会焦虑不断扩散,并形成了一种可延续整体文化和社会基因。这两天,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我们不是高考的机器,想成为父母的骄傲”演讲感动了很多人,也引发了“为谁考试”目的性的争议。在一个充满狼性的学习应试模式中,一个“为了父母”的内心直白,是否再次表明了我们高考文化的苍白?

  当代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其子安德烈的书信中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始终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在该学习的时候就努力学习,该工作的时候就认真工作,如此人生才会有意义,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有更多的选择,而不是被时代、社会和自己抛弃,在竞争的社会竞争中渐行渐远。

  对待高考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对自己负责,才会对家庭和整个社会负责。有高考就有竞争,有竞争就需要奋勇争先,保持奔跑的姿态而不断向上,每个人才会取得满意的结果,更好的实现人生梦想和个人价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