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定价低廉的“临期食品”:市场新宠能否双赢
http://www.CRNTT.com   2021-06-05 12:24:39


  中评社北京6月5日电/据工人日报消息,“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这是豆瓣“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的口号。创立仅8个月,该小组已聚集了6万多名成员,实时分享各种临期折扣信息,“原价22元一盒的奥地利牛奶7元拿下,沃尔玛18.9元的马来西亚饼干‘跳楼价’2.9元”。

  一边是网络社交平台热烈讨论,一边是嗨特购、好特卖、饴食货仓等线下店铺人满为患,购买临期食品成为一些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日常。

  数量庞大的临期食品是如何产生的?为何定价如此低廉?吸引消费者的到底是什么?市场体量究竟有多大?《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对临期食品行业进行了调查采访。

  “烫手山芋”变身市场新宠

  5月29日周六,记者来到北京中关村附近的一家嗨特购门店,发现结账处排着长队,每个人的购物筐里都满满当当。“自从发现这里,我每周都来囤货。”大二学生脉脉正兴致勃勃地在货架上翻找,“这里这么便宜,临期我也不在乎,反正很快就能吃光。”

  临期食品,指的是临近保质期但仍在保质期之内的食品。善食者联盟创始人邱喆介绍道,“根据食品行业‘允收期’惯例,大型商超通常拒收保质期已过1/3的国产食品,和保质期已过1/2的进口食品。食品上架后若销量不佳,终端店铺也会将尾货退还经销商。这些食品正以极低的价格流向临期市场。”

  本是销售难题,却摇身一变成为“香饽饽”。在线下,临期生意经历了超市“买一赠一”的捆绑销售、大型商场专门开辟的打折货架、临期折扣专卖店的遍地开花3个阶段。在云端,先是“裸价临期特卖”等淘宝店铺零星出现,再是好食期、甩甩卖等专营APP上线,接着电商巨头发现商机开始布局,天猫国际、拼多多已上架自营的临期食品。

  就实体店而言,从业多年的供货商毕犬洋总结了消费人群的演变特征,“临期店铺发端于菜市场,后来又开进居民区,顾客是单一的中老年群体。从好特卖开始,实体店尝试搬到人流量大的核心商圈、写字楼,吸引了大批注重品质又囊中羞涩的年轻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