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上世纪的教育,虽然也是以应试教育为主,但教育者和学生心里还有更高的目标。我们后来高中的两任语文老师都带我们读他们复印的文章,直到高考前才匆匆把课本过了一遍;我们的高中班主任每到课间和中午,都尽量赶我们出去活动,不要趴着睡觉(当然隔壁班就比较惨,不让出门)。老师教我们不要以为自己在跟同班同学竞争,要跟全国的学生竞争,未来还要跟全世界的同龄人竞争。如果今天要做个总结,作为中小学的“学霸”,我收获仅仅是从严酷的应试教育里“幸存”——把自信保留下来,把继续读书的渴望、求学的乐趣保留了下来。
然而应试教育毕竟还是残酷的。初三毕业的时候,上一届学长们把课本烧了,把教室门窗都砸掉了。可想而知,受过多年教育之后,孩子们心中对学校不但没有爱,而且充满了怨气。现在教育者们聪明多了,在越来越严酷的应试教育里,又加入了所谓的“感恩教育”,让学生们随时感恩学校,感恩父母,只是,教育内容越来越狭窄,老师和学生们越来越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教育不应该是这样的,中小学教育尤其不应该是这样的。“三好学生”的特点是,老师都是对的。学校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学。张同学的演讲,不过是衡中模式的一面镜子。
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君子”,君子有六艺“礼仪规范、音乐歌舞、弓弩射击、驾驭马车、文章绘画、数术之学”,宋代理学家张载又升华总结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古希腊以来称“自由七艺”(la liberalaj artoj),意思是成为一个自由人(相对于奴隶而言)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内容,有七门学科,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中西方的传统教育,包括实用技艺,也包括高雅修养,这是培养一个“全人”所必需的内容。
对比过去和传统教育的内容,尤其在全球化、高科技、未来激烈竞争的背景之下,我们不能不感叹当前应试教育缺失的内容实在太多了。在越来越畸形的分数教育之下,像张同学这样的少数学霸或许还能脱颖而出,进入国内甚至世界名校,有人还能从“乡下土猪”成长为马云、张朝阳那样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但大多数被仅仅因分数筛选就被屡次打击信心的普通孩子们怎么办?大多数仍然只能停留在“普通”水平的家庭怎么办?当前我们开始打击补习班,可补习班也不过是没有衡中的衡中而已。为了升学率,衡中模式还在被认可和扩散,这将越来越不利于我们的教育事业,不利于孩子们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提高教育者的水平刻不容缓。
张同学激动之下的演讲词,我们不必过度解读。张同学演讲里折射出基础教育本身的缺失,才是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及时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