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开创了扶贫事业新局面。各地由领导带头,结对帮扶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从2013年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脱贫9899万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相继告别贫困,中国农村由此消除了绝对贫困。
与此同时,中央还始终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中央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强调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集成推广良种、良田、良技、良法配套,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0年粮食产量13390亿斤,比2013年增加1352亿斤。2020年中国人均粮食产量超过470公斤,远高于国际公认的粮食安全线。
如今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农业创新体系加快构建,科技支撑能力显着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适度规模经营水准不断提升。截至2020年底,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高于96%。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超520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总量超过90万个。
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国家持续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推动出台了一批顶层设计的改革方案,实施了一批纵深突破的改革试点,建立了一批成熟定型的法律制度,完善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顺利完成,“三权分置”体系初步确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超过6亿人,超43.8万个村完成了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等继续深入。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农业农村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业品质效益不断提升,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农民生活水准显着提高,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顺利开局,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备很好的基础和条件。但必须看到,由于国内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村庄空心化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突出短板,粮食虽然连续17年获得丰收,但仍处于紧平衡状态,而大豆的进口量连年激增,中国的粮食安全面临着新挑战。加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而国内市场潜力尚未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