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阅读是弥合差距的途径
http://www.CRNTT.com   2021-06-27 17:09:43


  中评社北京6月27日电/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两月,笔者跟随“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的行迹,探访了中部地区的几所小学,其中包括昔日贫困县县域内的小学。这些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重视阅读,由之也绵延出来一个类同的现象:进步有目共睹。

  这让我很是感怀。

  一般而言,远离一线大城市的内地学校,撇开大城市不论,即便是同东部发达地区的三四线城市相比,虽然已经可以受益于网络即时通联的便利,但在硬件设施和文化氛围,以及软实力――比如师资――等方面,不夸张地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面对这样的现实状况,意欲在不长的时间里弥合相互间的差距,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试想,就算是在资金缺口可以及时弥补的前提下,可见的改善,通常也仅仅是体现在教学硬件上,而在软环境范畴,比如城市的综合文化环境,和师资这个最关键的环节,内地(偏远地区)几乎不可能与发达区域相比。

  然而,在探寻之旅中,笔者见证了可以说是“奇迹”的可行性实践:这就是锚定在阅读基石上努力。

  不错,无需回避明摆在那里的差距,我们内地小城市(县)的教师,无法比肩大城市素质优良的队伍,我们学童没有机会去音乐厅见证、欣赏交响乐,去美术馆一睹美妙的大师画作,我们甚至没有条件去博物馆、图书馆聆听一次专家、学者有趣,甚至是动听的亲临讲述……

  尽管如此,但我们有书,那些大都市孩子阅读的书,我们也可以第一时间捧在手里,和城市“条件优渥”的孩子相比,我们阅读着一模一样的经典名著。

  我拜访的小学,用实践证实了阅读拓展出来的“奇迹”,那些学园里的教育工作者们,以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着共同的经验:书籍的阅读,在助益学子学习、理解知识的同时,也在从根儿上提升着同学们认知世界的能力,一方面推升了孩子们(学习)的自信,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自我升级。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