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2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以视频方式同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共同主持第十一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图片来源:外交部网站) |
中评社香港10月19日电/拜登政府毫不掩饰其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争取美国众多盟友支持的愿望。如果没有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和其他国家的广泛合作,美国就无法抗衡中国。
哈佛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斯蒂芬•沃尔特15日在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撰文分析,美国总统拜登也希望欧洲伙伴参与到这一努力中来,而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指的不是最近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之间的防务协议,即澳英美联盟,这项协议与欧洲制衡中国的努力没有多少关系,而是与英国维持与美国的所谓特殊关系的愿望以及澳大利亚深化自身与华盛顿关系的兴趣有关。
此外,澳英美联盟惹恼了法国,破坏了将欧洲大陆纳入一个对付中国的广泛平衡联盟的努力,而这本来就很可能是一场艰苦的战斗。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大多数欧洲国家都是欧盟框架内相对富裕、民主程度较高、经济上举足轻重的国家,而且能够生产先进武器。欧洲还包括两个拥有核武器的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人口超过5亿。由于这些和其他原因,欧洲各国如何站队,将对全球力量整体平衡产生重大影响。
那么,欧洲会制衡中国吗?
我认为,思考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是威胁平衡理论。该理论认为,国家通常为平衡它们面临的最大威胁而结盟。反过来,威胁的程度由四个组成部分构成:综合实力、地理邻近性、进攻能力和可感知的意图。
许多欧洲国家政府对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日益增强的作用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看法。展望未来,有一个共同愿望,即不让中国对世界秩序的核心原则发挥最大影响,这种共同愿望很可能会鼓励大多数欧洲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欧洲的最亲密盟友)与华盛顿站在一起,至少在贸易或基本人权等问题上。
但另一方面,欧洲与中国相距甚远,北京对欧洲国家的领土完整或其国家安全的其他基本要素都不会构成威胁。中国不会入侵欧洲,不会用核武器攻击欧洲,也不会在那里赞助大规模恐怖袭击。即使是非常强大的中国海军也不会绕半个地球,试图实施封锁。中国也不打算把数百万难民送往欧洲边境。那么,欧洲还有必要进行制衡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