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会使得金融运转的许多环节突然停顿,货币流通不畅,资源调配不顺,那会是一场经济灾难。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改革开放之前,金融又是怎么运转的呢?
那时候金融远远不及今天活跃,人们融资困难,经济发展受阻。
改革开放以来,原来僵化管理的土地,不断进入市场,转变成巨额财富。
学者赵燕菁提出,土地财政是地方经营城市的融资工具。 “中国之所以能‘和平崛起’,真正原因,恰恰是由于‘土地财政’的融资模式,使得中国不必借由外部征服,就可以获得原始积累所必需的‘初始信用’。”
赵燕菁的话有道理。其实土地不断释放入市,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融资手段,也为老百姓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融资手段。
从这个角度来说,甚至可以说,房地产不是简单的货币“蓄水池”,实际上,它本身就是一种间接的“货币”。没有了土地、房子来作为抵押中介,经济体系中的货币会突然崩缺一大块,会使得广大小微企业家、需要融资的普通人“无钱寸步难行”。
除了房地产的金融意义,房地产更重要的意义是,它自身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增量财富,也是许多其他财富得以创造的载体。甚至,它还事关人自身的生产。要想提高生育率,人们得有房子住,不管是买还是租,对吧?
所以,增加更多的房子供给,仍然是当前非常关键的事。并且,房子的流动限制越少,越有利于它作为抵押品的价值,这其实也是在创造“钱”,是让更多人有钱。
当然,增加供给不能是盲目的。中国的房子供给问题其实是结构性的问题。在人口流入的一线、新一线城市,房子紧缺,但在一些三线、四线城市,房子就不那么紧缺。有些地方的房子甚至已经荒废多年。房子供给问题,不能从总量的视角,搞一刀切。但是谁能知道,什么地方结构性稀缺,什么地方相对过剩?没有哪个具体的人能够判断,只能由市场来判断。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邓新华(财经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