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嫌贵 富人嫌不便
后来在车主要求下,司机改为自雇人士,一直沿用至今。黄自权解释,在改制后,司机不是打工,而是向车主租车,“车主净系收租唔使理其他嘢,而司机除交车租之外,还要支付油费、保养等。在的士市道好时,这种制度是多劳多得,勤力的话可以好好搵,但市道不景时就好愁,好似家咁。”
2003年沙士爆发前,香港的士司机收入仍不过不失,但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港铁和巴士网络大幅扩张,加上不少中产阶层有车代步,的士就成为穷人嫌贵、富人嫌不够方便的交通工具,客源出现“两头唔到岸”的困境。黄自权感叹道:“除咗赶时间或者实在无车搭,市民搭的士比例少过以前好多,要靠旅客维生。”
本身也是车主的黄自权还有供车压力,“我自己揸返特更(全日),一个月开工28天,每天10小时,每月搵到3万元,但扣除2万多元的牌照费,真系打个和。”
持牌逾廿万人 活跃仅五六万
的士车行车主协会永远会长吴坤成表示,现时司机若每月开工25天至26天,一更做够10小时,每月才赚1.8万元,并不吸引,“货车司机两三万一个月,但都未必请到人。”运输署资料显示,去年有20.3万人持有的士驾驶执照,其中逾17万人是50岁以上,反映行业青黄不接。他说:“现在仍在行内活跃的司机只有五六万人,当中包括替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