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乡村手艺:守望乡土 润泽生活
http://www.CRNTT.com   2021-11-22 10:10:33


 
  传统乡村里打柳编筐、纺织刺绣、绘印年画等手艺活,要依循共同的自然节气、时令习俗,包含共同的技艺、知识、话语体系和地域文化。人们在生产劳作过程中不断强化村落共同意识,增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比如草柳编,循着杞柳的生长节令,传承编结的各道工序,邻里乡亲之间切磋传习,分工协作,形成了乡村手艺社区的强韧联系。山东潍坊风筝和年画产区、菏泽巨野的农民工笔画产区、陕西凤翔六营泥塑村等,都因为具有深厚手艺传统而形成村落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乡村有丰富历史文化,乡村年轻人也会有广阔发展空间。手艺生产劳作是劳动者感觉、记忆、知识、技能社会化的一种综合,也成为群体记忆的一种载体,具有经济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播的综合意义。即使单从乡村手艺的纹饰看,共同传承和发展也会形成一种文化纽带。如苗族村落的蜡染、刺绣、银器等,往往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转化成纹饰叙事,用之于服饰,是一种关乎历史、生活、审美的文化认同与传承。还有常见的手艺纹饰如吉祥如意、劝善进学、渔樵耕读等,是千百年乡村文化孕育的产物,以有形、可用、可欣赏的手艺形式存续着,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手艺生活

  维系乡愁记忆

  历史上,手工造物不仅满足了饥可得食、寒而有衣的生存需要,也在岁月流转、生活变迁中,寄托情感,表达心意,装点日常,创造生活之美。如过大年,新出笼的馒头打个红点,就点染了新年气氛;夏日纳凉时,南方用蒲葵叶做的芭蕉扇,北方用麦秆编的扇子,朴素自然,美在日常。

  如今,物质丰裕,发展手艺经济,还在于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无论家庭中的女性、孩童,还是村落街巷里的巧手匠人,乡村手艺人人都能参与创造。房屋营造、厅堂装饰、服饰装扮及烹饪饮食,是每个人的审美日常。山东高密一带村庄盛产泥玩具,有歌谣唱道“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老百姓平日里烧火做饭顺带烘干泥坯,过年刷粉彩绘出售。手艺有生命,是人间烟火、成长记忆、年节喜庆等生活岁月的一部分。机械化流水线、越来越迅捷的信息技术带来生活便利,也让生命维度变得单薄,人们开始回望凝聚着乡愁记忆的老物件、老手艺,喜爱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布老虎、年画、泥塑……由此获得一种归属感和精神寄托。

  手艺是一条纽带,连接日用与审美,联系自然与生活,维系人情与事理。手艺是一片沃土,孕育生长着最朴素的创造力。手艺是一种传承与创新的实践,传承发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美学精神,守望乡土,润泽生活。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