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疲弱复苏中应对失衡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2-01-03 09:46:41


  中评社北京1月3日电/2021年,全球经济以复苏为主旋律,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逐步回归正轨,但疫情持续反覆仍是经济复苏进程中的最大不确定因素,特别是在全球经济预期不断上调的背景下,复苏不充分、不均衡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将直接制约未来的复苏节奏与效果。总体而言,世界经济似乎在黎明前夕,但黑暗还有多久,犹未可知。

  整体而言,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分化巨大,不平衡因素积聚,复苏的脆弱性极其明显。

  从疫情防控情况看,分化极其明显。当中国正致力于“动态清零”并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健康的时候,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所谓的“群体免疫”仍大有市场。然而,随着最新病毒变种“奥密克戎”的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传播态势依旧没有降低的迹象。年初被寄予厚望的各种疫苗,其针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的作用几何仍在评估之中。

  与此同时,全球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免疫鸿沟”,即全球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疫苗接种率与确诊病例数量、医院病床数量等一样,正呈现两极分化。一些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率不到1%,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即使民众接种意愿不高,其社会总体接种率也超过了六成。免疫覆盖不足的区域为新病毒变种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并将加剧该区域的防疫压力。

  美欧等西方国家9月份曾承诺,在2021年年底前通过“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为92个最贫穷国家的40%成年人口提供疫苗。但截至11月25日,美国只交付了其承诺的25%的疫苗。根据英国艾尔菲尼蒂数据分析公司的数据,欧盟只提供了其承诺的19%,英国11%,加拿大只有5%,澳大利亚18%,瑞士12%。

  从财政政策情况看,分化极其明显。在疫情期间,中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采取了较为克制的货币财政政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在货币放水和财政“撒钱”上做到了历史极致,并在经济复苏的状态下仍然坚持“通胀是暂时的”言论,从而将全球通胀率推上了高位。11月美国CPI已经是39年来最高。

  在各方加大对经济复苏的刺激提振下,发达经济体2021年通胀水平将站上高位,而新兴经济体将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剧了本就存在的问题,也在考验各方调用有效经济工具的能力。年中,巴西、俄罗斯等国已经多次加息,以防止美国未来加息产生的收缩震荡。

  尽管当前美国的债务水平好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复苏期间,但政策所受掣肘相当明显。年底,美联储突然改口称“通胀不再是暂时的”,对市场形成很大冲击。欧盟、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也纷纷加息。虽然一些人认为通胀将在明年大幅下降,似乎“涨”的危机会过去。然而,刺激政策结束并不一定就是平稳复苏,美国总统拜登雄心勃勃的2万亿美元社会支出计划——“重建美好未来”似乎停滞不前,可能不会在两院获得通过,而结束货币财政刺激可能会在2022年令美国经济出现“戒断症状”,这同样是可怕的。

  从经济表现看,分化极其明显。受财政政策空间影响,各经济体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停滞甚至逆转了此前各方经济差距不断缩小的趋势。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此前预测,2021年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达5.2%,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经济增速将达6.4%。不同经济体间复苏步伐呈现差异,如美国复苏势头虽然强劲,但面临风险巨大,特别是疫情的持续反覆对消费复苏支持影响较大,预计全年增速为6%。欧洲复苏较为缓慢,并承受通胀压力,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的释放伴随着庞大的债务积累与伴生风险,前期强劲提振势头有所放缓,预计全年增速为5%。日本经济复苏依然脆弱,特别是疫情恶化对经济部门造成重创,国内需求持续受到抑制,预计全年增速为2.4%。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