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改善投资结构,增强对社会效益的长期考量。各类主体的投资活动都需着眼长远,在制造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加大对社会效益的考量,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为长远发展积势蓄力。可以考虑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投资,以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导向,以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和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为基础,促进社会投资稳健增长。同时,这还有助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居民扩大消费支出并优化消费结构。
第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均衡发展。当前,大部分城市具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配套和市场基础。但是,对于一些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的农村地区而言,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尽快形成强劲的市场需求。在此背景下,我们不仅要考虑扩大农村市场对城市产品的消费能力,还要积极促进农产品上行,提升城市消费农产品的便利度,努力形成农产品产销的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同时,鼓励城市反哺农村,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从城市流向农村。通过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内需体系,释放城乡内需潜力,缩小城乡之间经济增长和收入上的差距。
重视扩大内需对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作用
文章认为,更好扩大内需,还要处理好短期上稳增长和长期上促进共同富裕的关系,将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放到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去考量。
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中等收入群体具备稳定的购买力,这一群体的庞大消费能促进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好发挥,能对经济增长形成有力支撑。对此,一方面,要抓住重点、精准施策,推动更多低收入人群迈入中等收入行列,特别是要有效识别有望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目标人群,重点关注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中小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进城农民工等群体。另一方面,要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健全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适当提高公务员特别是基层一线公务员及国有企事业单位基层职工工资待遇,增加城乡居民住房、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
二是建议适度提高公共领域和公共服务的投资比重。需加大在补短板和锻长板方面的投资力度,以持续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来增强供给能力,以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来提升供给水平。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运营的投入机制,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多元化投资,保障重点项目和优势产业的投资需求。增加对教育、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投资,着力缩小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差别。
三是着力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在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部署。未来一个时期,建议更加关注农村地区的消费与投资,将扩大内需与保障民生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积极补足农村消费环境存在的短板,切实将农村地区的内需潜力有效释放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