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印发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09:44:12


“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来源:《规划》)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据21世纪经济网报道,《“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下称《规划》)近日印发。除了基本公共服务,《规划》首次将非基本公共服务、生活服务纳入规划范围。

  对于三类服务,《规划》提出了不同的发展目标: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服务供给。

  公共服务根本为人,“十四五”时期,人口生育和老龄化水平成为影响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新生人口形势低迷情况下,托育设施、幼儿园和小学学位如何匹配;老龄化加深情况下,“老有所养”如何纳入基本公共服务,都鲜明体现在了《规划》之中。

  《规划》强调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中的主体地位,意味着我国将迎来一场高质量发展之下的公共消费升级。不过,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有限的公共财政钱花在哪里,要花多少,都需要量入为出。

  不仅扩容而且提质

  在2021年1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规划》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公共服务发展的综合性、基础性、指导性文件。

  “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我国印发的都是基本公共服务规划。孟玮介绍,《规划》首次将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纳入规划范围。

  《规划》明确,公共服务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两大类。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服务。

  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文体服务保障。

  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保障社会整体福利水平所必需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通俗来讲,公共服务的层次相对基本公共服务有所提高,《规划》提出,逐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规划》提出,突出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中的主体地位,合理增加公共消费。

  生活服务是公共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规划》提出,其是为了满足公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完全由市场供给、居民付费享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从“十三五”时期政府必须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到“十四五”时期覆盖更多领域并提出更高要求,公共服务将在未来一段时期赢得大发展。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说只提供最低水平的公共服务,而是要在保障基础上逐步提高水平。与此同时,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服务不仅是扩容版的公共服务,而且是增强版的公共服务,需要在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马亮说。

  随人口形势而变

  人口结构持续变迁,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趋势明显,人员流动更加频繁,《规划》指出,当前,我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人口分布仍然不够匹配。

  公共服务与人口变化的挂钩互动是多层次的。在幼有所育方面,《规划》提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通过发展普惠托育提高生育意愿,是政策鲜明指向。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是1.8个,预计到2025年提高到4.5个。这是《规划》所列“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指标预期增幅最大的指标之一。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