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揭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与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联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林兆木文章表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马克思指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的未来社会“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促进共同富裕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长期奋斗、共建共享的过程。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国长期发展和走向共同富裕打下了重要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深刻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打破传统体制束缚,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分阶段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党的十三大制定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第一步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到20世纪末,中国成功实现了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迈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当时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但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城乡、区域、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还比较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还不够高,促进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共同富裕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到2035年,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更加积极有为地进行努力。
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
文章强调,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仅有27美元,为亚洲人均国民收入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人均国民收入57美元的一半。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然要经历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国之所以能够解决人民温饱问题进而使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就是由于改革开放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同样,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本世纪用20年时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也是由于生产力水平、经济总量、人均收入有了显着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它体现了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力决定包括分配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这正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同时,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内外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解决过去高速增长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只有依靠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把可分配的“蛋糕”做大做好,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才能稳步向共同富裕目标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