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到目前为止,市场上空间降噪的应用仍然相对有限,主要落地比较成熟的也只是在汽车上,而且还主要是聚焦于汽车引擎层面,实际应用还需进一步的探索。
底噪或风噪 现实干扰依然频出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资料显示,主动降噪的原理是通过发出与噪声相位相反,频率、振幅相同的声波与噪声干涉实现相位抵消。也就是说,相对于传统的通过阻隔吸声的方式实现降噪,主动降噪可以利用麦克风侦听噪声声波,然后经过处理发出反向声波,使二者在传播过程中相互干涉抵消,进而将噪音中和。
这一技术原理在1933年被德国物理学家Paul Lueg提出。1989年,具备相关功能的产品首次被专业音响品牌BOSE量产,第一批用户是飞行员、机场地勤等长时间暴露在噪声环境中的人员。2000年,主动降噪逐渐进入民用市场。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相关应用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主动降噪技术所面对的挑战也在增多。根据ADI中国产品事业部高级市场应用经理何源的介绍,当前影响主动降噪实现的干扰项有很多,包括底噪、风噪、冲击爆破声、负压感,以及个人使用习惯、产品量产效率等。
底噪可以理解为整个系统的综合噪声。底噪来源于声学器件的本底噪声,如芯片本身的电噪声、蓝牙发射的干扰、有线和无线器件的耦合,再加上降噪调试过程中有时会把噪声效果突出放大。这些情况如果处理不好,都有可能造成底噪问题。当消费者在一个相对安静的场景中打开主动降噪功能,有可能出现器件产生的噪声比环境噪声还大,降噪变成了增噪。
风噪也是一种常见且不易解决的问题。当用户在户外打开主动降噪功能时,由于有风刮进来,系统就会进行一定的处理。这些处理产生的噪声有可能会被放大,反而变得更加刺耳。在户外,风噪是很常见的场景,解决不好会很大程度影响用户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