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乱港学棍任研资局评审
http://www.CRNTT.com   2022-02-09 20:33:50


 
  另一名前研资局学科小组委员透露,局方的审批机制采用国际通行的匿名同侪评鉴方法,由相关学科领域的本地及海外学术专家担任评审工作,原意是保证获拨款资助项目的研究水平,以免单靠本地学者容易造成小圈子问题,而研资局亦规定评审专家先作利益申报,限制与申请者有关连人士处理评审,不过实际运作上没有做到,出现问题。

  据了解,每一个评审小组委员会设有主席及副主席,再由他们把多个研究项目申请分派给相关学术领域的小组委员,再由该委员分发给本地及海外学者评分,分数由最低1分至最高5分不等:“小组委员一般会将一个项目申请,发给在学者资料库内约10名学者评审,本地学者属于义务评审,海外学者才有评审酬金,因此未必人人会做评审回复,一般一个申请项目约有5至6个回复,最少亦要有2个评审回复。若申请项目的评审获得4分,才获批出研究基金,金额多少再由委员会商讨。”

  另一名前委员指出,若申请项目最后只有两名学者做了评审,一名评得高分,另一名评得低分,委员会考虑已评分学者的国际级数,“如果是有学术名气的专家学者审评项目是高分,一般会通过评审拨款,加上有些科目的相关专家数量有限,圈子狭窄,申请研究基金的学者与评审专家不乏互助、彼此认识,即使海外学者评审亦有主观成分,所以评审制度既有道理亦有人情,所以评审制度是否完全公平、客观、无政治色彩?坦白说,是没有的!”

  前委员:教资会应检视委员名单

  两位前研资局委员异口同声表示,人文及社会科学容易渗入政治色彩,认为教资会秘书处的专家学者库及小组委员会委员要做好把关:“避免委员会出蛊惑,助‘自己友’的申请项目发给会评审高分的学者,而秘书处亦要检视专案委员会的委员名单。”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