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26日电/据中国侨网报道,中美两国现在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中美关系往往被认为是当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今年恰逢1972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50周年,对于这一事件的重新解读也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喻于义利”——美国对中美关系的认知错位
不难发现,美国国内大致上是从现实主义地缘政治和理想主义普世价值观两个角度来诠释这一事件,其论点都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偏颇。美国一些学者认为,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而导致了今天中国具备增长的实力对美国的地位构成了最大挑战。在他们看来,美国再造了中国的新崛起,而中国背弃了美国的善良是一种忘恩负义。毫无疑问,这种观点脱离了历史的具体环境,片面地强调中国的收获而抹杀了美国的所得,过度美化了美国的初衷,掩盖了其现实的政治考虑,并忽视了这一事件对当时的国际格局乃至冷战的走向及世界和平发展的巨大积极影响。
美国前任驻华公使、也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时的汉语翻译傅立民接受采访时指出,尼克松访华和后续双边关系的改善不但减缓了冷战期间前苏联施加于美国的战略压力,亦有力地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事实上,美国从上述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中获益良多。
有关尼克松访华是否开启了中国对美竞争的优势争议,事实上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初关于“谁失去了中国”的争论雷同。无论结果如何都只不过是在国家地缘政治层面关于得失的斤斤计较,实际上是过时且短视地看待国际关系的思维方式,说明美国的一众学者基本上还是以维护美国阶段性霸权作为讨论的出发点和最终评判标准,终究无法超越大国竞争的现实主义思想窠臼。如果仅仅是在这个层面来谈论尼克松访华的是是非非,由于视角和立场的不同,相信必然不会得出什么有益的共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