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如何解决好吃饭问题?三个指标保障粮食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2-03-08 11:40:25


 

  针对一些地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问题,唐仁健表示,将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顺序,划好三条控制线。把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逐级分解下达,由中央和地方签订责任书,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不但要管数量,还要提质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新建1亿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一批大中型灌区。加大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力度。

  “2021年在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今年将新建1亿亩,这样高标准农田的数量就达到10亿亩,能确保1万亿斤粮食的生产能力。”唐仁健说,要落实利用的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

  2021年,对种粮农民一次性发放200亿元补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等措施,有助于进一步实现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的目标要求。

  “要加大对种粮农民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户收入预期和种粮积极性,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全国政协委员张占斌建议,设立专项种粮扶持基金,稳步提升农业补贴,完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支持政策,建立稳定的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增长机制,让种粮农民切实得到实惠。

  除了“藏粮于地”之外,“藏粮于技”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一个重点,其中包括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治能力等内容。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