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揭秘金融销售的“灰色地带”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1:21:06


 

  忽视适当性

  ——基金和基民“错配”经常上演

  30来岁的小玥(化名)近日走进上海的广发银行一家网点咨询理财配置,很快就有一位年轻的理财经理将她带入一间办公室,言称当下震荡市行情买“固收+”基金比较好,并快速给她介绍了一只“固收+”基金。

  “我们这儿,一般都给客户推荐‘固收+’基金,(之前)推荐的‘固收+’产品最大跌幅仅2%。”该理财经理表示。

  但小玥了解下来发现,上述理财经理推荐的“固收+”基金产品当时虽然还在发售中,离结束募集却不到一天,且该基金经理任职年限尚不足一年,还算行业“新人”。

  当小玥问起是否还有别的基金产品可以推荐时,该理财经理又推荐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另两只债券型基金。

  随后,小玥又去了多家银行咨询理财方案:招商银行推荐了一只当时重点营销、且即将打开申购的一款持有期混合基金;民生银行一名理财经理则表示,现在买什么都不合适,就买货币基金,等他们有合适的新基金产品会再推荐;邮储银行的一名理财经理则建议,越亏越要做定投,并推荐了几只偏股混合型基金。

  记者在走访调研中也发现,对于同一个投资者,每家银行的建议均不相同,有几家甚至没做风险测评就直接推介基金产品。

  这些基金销售渠道的理财经理推荐给投资者的基金产品,真的都适合他们吗?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