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网评: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发展势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22-03-15 16:45:54


 

  调查表明,现实中,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样态多元、构成复杂。就业务及类型划分而言,该类机构的主体部分是艺术类、体育类和科技类培训机构,而各大类型非学科培训所涉及的细分领域又极其庞杂、类属项目多种多样。例如,常规体育类培训项目就有近20种,而艺术类培训所涉及的项目则多达数十种。总的看,目前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并无具体的准入门槛和条件要求,这也是此类机构能在短期内快速“降生”并一哄而起的原因所在。因未全面纳入行政监管渠道,不少此类机构培训场所安全隐患突出,专业教职人员持证率低且“兼职化”严重,培训行为缺少规范,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同时,该类机构还存在培训材料来源复杂、定价收费随意性大以及法人资金账户监管缺失等问题。

  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规范稳健的市场秩序之上。针对体育、美育等非学科类培训市场出现的乱象,近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联合发布公告,突出强调非学科培训机构的发展必须满足相关合规性要求。按照统一部署,各级地方政府亟须理顺管理体制、厘清部门职责,聚焦关键问题、明确监管重点,采取强有力的规范措施,引导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有序有度有效发展。

  首先,要分类制定设置标准,明确相关准入程序。“双减”意见强调,“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对此,各级行业主管部门都要在深入调查基础上,尽快针对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立问题,制定具体设置标准和准入程序,将各类非学科培训机构全面纳入前置许可及行政监管范畴。同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未经审批多址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天津、安徽、浙江等地已先期出台文艺、体育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其中一些共性的软硬件条件规定,可为其他地区参考和借鉴。

  其次,要理顺部门工作职责,明确行政监管重点。落实“省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工作机制,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纳入各地“双减”工作专班议事范围。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文旅、体育、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对各类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工作。在完善设置审批制度的基础上,未来一个时期,要重点强化此类机构场所安全、人员资质、培训材料以及收费、广告、反垄断等方面的监管工作。尤为紧迫的是,要尽快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全部全额纳入银行专户监管,并做好相应的风险管控工作。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