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发展绿色能源,合成绿色材料的新产业也在崛起。
山西省就在打造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合成生物技术是一项科技创新技术,简单说就是用2000万吨秸秆生产100万吨的高质量纺织用丝。”全球化智库(CCG)顾问、国务院参事谢伯阳指出,该合成生物项目有两项技术是中科院提出的35项“卡脖子”技术中的内容,因而获得了山西省的高度重视。相关技术能让秸秆不腐烂,长期保存以供使用,生产的丝物、纤维可以抗静电。
据有关专家介绍,传统工艺中,尼龙也就是聚酰胺只能通过石化原料合成。而合成生物技术可以把玉米等物质中丰富的糖类变成生物基聚酰胺,即“绿色尼龙”。同时,与化工工艺生产的尼龙相比,生产“绿色尼龙”可减少一半以上的碳排放量。除了制作服装,采用合成生物技术生产的原料还可以用来制作地毯、帘子、轮胎,在汽车轻量化、风电卡片、航空航天、铁路交通材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利用新技术、打造新产业,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成为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标志性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600多亿元、占地1.7万余亩,建成投产后,年产值预计达千亿元以上。
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瞄准“双碳”目标,也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带动了各地城乡生活环境的改善。
交通运输碳排放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0%,绿色出行的普及为“双碳”助力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