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探寻稷下学宫的“文化密码”
http://www.CRNTT.com   2022-04-12 09:35:54


稷下学宫与齐故城小城的位置关系图(图片来源: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评社北京4月12日电/据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经过近5年考古发掘,“寻找稷下学宫”考古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的齐故城小城西门外建筑基址群,被专家认定为稷下学宫遗址。

  穿越2000多年时空,稷下学宫“大门开启”。除遗址范围外,其样貌特点、历史职能、文脉流变等话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百家争鸣”的中心园地

  2017年,当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团队首次来到小徐村西附近时,那里尚是一片平整的麦地。虽已掌握了大量对稷下学宫位置描述的线索,但从眼前的庄稼地里找出几千年前的遗迹,也并非易事。即便是今天,当大面积的建筑基址群进入视野,普通人也很难把它与稷下学宫联系起来。

  据介绍,在该遗址中部,穿越而过的一条乡村公路历来被称为“黉大道”,由此路进入村庄的大门名为“黉门”。“黉”者,学府。在考古工作人员看来,历史仿佛留下了“蛛丝马迹”。

  那么,是谁修建了这所学府?它又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东汉徐干在《中论》中记述:“昔齐桓公立稷下之官,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宠之。自孟轲之徒,皆游于齐。”此处的齐桓公是田氏代齐之后的田午,于公元前374年至公元前357年在位。主流观点认为,稷下学宫即始建于田午时期,其后的齐威王、齐宣王也为其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西汉刘向的《别录》记载:“齐有稷门,齐城门也。谈说之士期会于其下。”由此可见,稷下学宫有期会辩论的传统,各家各派不仅争鸣学说、来去自由,还被齐王赋予“不治而议论”的权力,即便不担任任何官职,依然有权力就国家事务建言献策。比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当时被封为“上大夫”的稷下人士就有76人之多。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