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应对高技术制造业面临的挑战
http://www.CRNTT.com   2022-04-15 08:55:12


 
  一是着力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国际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变化,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我们必须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导,关键是要发挥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提升自身能力和依靠市场规模牵引外部需求的良性循环。要加大力度推动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但在国内具备一定产业基础和创新能力的行业发展。一方面,降低对国际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尽力拓展进口来源地;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和政府部门更多采购国内产品,用好国内市场对国内产品发展和技术迭代的推动作用。同时,鼓励视听技术、电信等低依赖性高技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产业链分工,持续保持较强创新能力,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还要深度融入全球高技术产业链,培育和发展区域价值链,进一步用国际先进技术、领先需求和高端市场牵引中国高技术产业更好发展。

  二是加大保供稳价和帮扶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结合高技术制造业不同行业的特点,有效推进保供稳价,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可根据市场供需形势,持续释放重要产品保供稳价的强烈信号,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对重要产品的供应和价格预期;加快形成大宗原料国际定价权,利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形成买方优势,加强对大宗商品的价格监测;充分发挥国家储备的市场调节作用,进一步做好重点产品储备投放工作。与此同时,还要结合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在资金、人才、财税等方面,加大对采用低碳技术和工艺流程的企业的帮扶力度。

  三是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必须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特别是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产业发展未来。对此,要持续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科技攻关,探索建立关键共性技术发现机制,对已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断进行横向扩张和垂直整合,加强行业间协同合作,推进产品研制研发和生产工艺改造,有效利用研发创新资源;要着手建立本土高技术产业供应链、打造国产化设备链,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手段,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研发和产业化;要将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落细落实,建立和完善“先确权、后转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更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和增值。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