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必然之举
http://www.CRNTT.com   2022-04-20 08:31:41


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行动,是下一阶段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巨大的制度红利。
  中评社北京4月20日电/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基础规则、高标准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商品与服务市场、公平监管体系,以及对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干预,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利用全国统一大市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全面战略部署,也是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办好自己的事情、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具体行动,是下一阶段中国乃至世界发展的巨大的制度红利。

  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支撑

  北京日报发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刘志彪文章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项基础性的制度改革,但其迫切性更多体现在,它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

  第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发生逆转,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也加剧了逆全球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内顾倾向上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对中国经济循环产生重大影响。过去我们针对西方市场实施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的环境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战略和新思路。这就要开始重视和利用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内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内购买力的增长,中国市场不仅可以为自身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还可以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作出中国贡献。因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助力中国扩大内需战略,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而作出的全面部署和先手棋,是在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第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为了畅通经济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是实现经济循环,而且要以国内循环带动促进国际循环。经济活动需要产业链上各种商品和要素的无缝链接,再生产各环节实现正常循环。如果链接或循环过程中出现堵点、断点,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停产、限产甚至破产等,宏观层面会出现增速下降、失业增加、风险积累、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保证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消除关键技术、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显然,全国统一大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的建设,将在其中发挥极其重要的机制和载体功能,有利于促进国内供需有效对接。

  第三,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为了实现产业高水平自立自强。当前,一方面,中国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出现变化,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逐渐走向瓶颈,利用技术创新消化高成本的重要性日益明显。“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举措就包括科技创新和突破产业瓶颈。另一方面,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力度,我们急需在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方面破解“卡脖子”难题。因此,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成为中国能否更好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立足于国内强大的统一大市场,切实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壮大自身高技术产业,才能在各种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中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激励企业技术创新、形成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产业体系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诱发技术创新、降低技术创新成本和集聚创新人才与资源等方面,尤其是来自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多样化消费需求,可以激发企业形成持续性的技术创新。

  第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为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大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稳定经济循环体系的基本盘,具有“向内集聚资源”和“向外集聚资源”的双重作用。它不仅可以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发展本国的创新经济;也可以助推中国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走出去”,增强在全球配置资源的能力,进而塑造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市场资源是中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为此,我们要根据中国经济发展实际,通过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中国强大的内需潜力,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