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25日电/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其中,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是扶持重点之一。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文章表示,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微市场主体量多面广,是经济活力的重要代表,也是带动就业的主力军。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受困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帮助其渡过难关,留住青山。
文章提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尽可能缓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央行曾在2020年中推出过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由金融机构与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截至2021年末,这一工具已撬动金融机构对16万亿元贷款本息实施延期,减轻了小微企业阶段性还本付息压力。今年起,央行将这一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从2022年起到2023年6月底,央行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按照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以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此次《通知》还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中长期贷款、降低利率、展期或续贷支持等方式,积极支持受困企业抵御疫情影响,不得盲目限贷、抽贷、断贷。相关举措都有利于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帮助其资金链不断线、经营能持续。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应尽可能保证小微企业的资金可得性。由于缺乏抵押担保以及财务体系不健全,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痼疾,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其对信用贷款的需求更为迫切。央行在2020年中曾推出过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截至2021年末已撬动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10.3万亿元,有效缓解了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今年,央行将这一工具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原有的4000亿元再贷款额度可以滚动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再进一步增加,以引导金融机构提升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此次《通知》还要求金融机构积极主动对接征信平台有关的金融、政务、公用事业、商务等不同领域的涉企信用信息,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提高融资效率等,都有利于小微企业获得资金支持。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还应提高金融机构逆周期服务小微企业的积极性。金融机构一直有“晴天送伞,雨天收伞”的顺周期倾向,在小微企业出现困难的情形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必须要通过监管导向和制度设计来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此前监管部门已有相关考虑,比如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中内嵌了激励机制,目的是充分调动地方法人银行的积极性。针对金融机构的顾虑,此次《通知》要求细化实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绩效考核等要求,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强化金融科技赋能,加快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
文章最后说,需要指出的是,有中小企业研究院曾做过抽样调查,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首先是订单不足,开工不足,其次是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所导致的成本上升的问题,再次才是日常经营资金和发展资金的短缺。诚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并不能保证企业获得订单和降低成本,但至少能够帮助这些受困企业先渡过当下的难关,等形势好转了再寻求进一步发展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