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中评论坛:韩总统选后中韩关系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2-06-24 00:12:18


金中燮
 
                      金中燮:关于中韩历史文化认同与国民感情问题

  在韩国总统选举之前的3月8日,中国的《环球时报》发表了题为“中韩关系要往前走,不能朝后退”的社评,内容讨论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其中提到:“近年来,中韩民间出现了诸如‘泡菜’‘韩服’等争论,事情不大,但两国舆论场都有一些过头话,甚至伤了感情,说实话真的不值得。它根源于中韩拥有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在去情绪化之后,完全可以作为拉近两国民间心理距离的媒介。务实理性的态度以及更加开阔的心胸,是化解中韩民间纷争的关键。” 

  可知国民感情的问题,虽然不如外交安保以及经济贸易领域来得具体,而且不是政府层面的问题,但却对两国关系有着更加深远的影响,因而媒体会特别加以提及。关于这个问题,韩国的一些智库研究机构也做了不少的调查研究。总体来说,韩国民众对于中国的观感从21世纪以来,呈下降的趋势。其原因当然错综复杂,例如经贸领域对中国依存程度的增加所带来的危机感、涉及半岛安全局势的议题等等都被认为是有关的因素。在此仅从文化身份认同层面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寻求“承认”的斗争是人类历史的终极动力,这个动力是理解现代世界的钥匙。美国学者福山借用这个理论,指出寻求相互平等的“承认”是近现代政治进化的根本动力。这种为承认而展开的斗争,历史上曾有过各种形式。从欧洲的历史来看,在近代化的早期,“承认”或“平等”的主要敌人是神权或王权,启蒙运动强调对个人权利的争取,抵抗专制王权。之后,则是对抗各种形式威权的民主化运动,其结果自由民主制度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落实。而韩国也被认为是成功民主化的国家。 

  但国内政治的民主化并没有完全解决追求承认的问题。人们追求承认的激情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追求平等,另一个是追求卓越。追求平等是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上获得尊重的渴望,追求卓越则是想被承认为高人一等的欲望。可以说,西方民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最基本的平等和尊重,这具体体现为自由且平等的投票、参政权等等。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第14页 第1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