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在正确的审美观中以美育人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6:25:21


 

  立足新时代新方位,中华文化要有贡献于人类文明的跃升和世界进步,需要进一步夯实文化自信的根基和增强大众的审美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信心和抱负,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下某些文艺作品和创意产品包括商业广告中不时出现背离主流审美观的现象,如2021年底某零食品牌的广告照片和被网友翻出的某时尚模特妆容的审美观,受到网友广泛争议。这种偏颇的另类审美观和扭曲的价值观引起社会大众强烈争议,更加深化了对审美教育重要性的认知,也使得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历史观、艺术观的紧迫性凸显。相应地,社会大众也对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有着强烈的需求,促使普遍性的审美教育成为满足大众多样化文化消费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的关键环节。

  培养中华民族整体性昂扬向上的价值观、健康的审美观,是一项关乎民族未来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主战场作用,整个教育系统都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美育工作的指示精神,全社会也积极行动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究其教育规律而言,美育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中有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美育是对人心性的培育,需要把美育融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过程,向美而行、以美育人。说到底,美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感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每一个致力于全面发展的人尤其是社会主义新人成长中不可缺失的环节。美育对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培育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民族情感以及激发人的艺术想象力和文化创新意识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学校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尤其需要强化以美育人的功能,在学校美育设施建设、校园环境营造、相关课程设置和师生文明礼仪的养成以及面向全社会的交往等方面,着力形成以美育人的体系性思想,从而更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