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盛景的缩影
节假日,全家老少一起走进博物馆美术馆,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不仅成为一种时尚,也成为幸福生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不同年龄、职业、国籍的人,爱上参观博物馆美术馆。这种新风尚,有助于人类文明深入交流互鉴、交融发展,也拓宽了美术创作的表现领域,促进各画种尤其是中国画的创新表达。
孙娟娟中国画《对话》,描绘了国内外观众簇拥在展柜周围,争相观看、拍摄青铜器的情景。画面中心,青铜器置于高高的展台上,一位中国女孩双手轻抚玻璃展柜,双目凝视文物。周围观众的身影交织重叠,仿佛代表着无声的喧哗,与女孩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创作者充分利用绢的质地,以传统工笔画没骨技法,突出水墨晕染的效果,将观众的叠影表现得亦真亦幻。叠影打破了形体之“实”,流动、错杂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诗意之美。在动与静、虚与实的巧妙平衡中,作品实现了对传统与现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意义的深刻表达。封思勇水彩画《心象之念念不忘》,以水彩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呈现了精美的曾侯乙尊盘展出时的场景。人们可以通过画中外国观众专注的神态,感受到这件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魅力,探寻其中充满智慧的铸造工艺,思考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这些美术作品带领观众穿越古今,在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中,领略沧海桑田的巨变。欣赏类似题材的作品,不禁让人回想起“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与天久长——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何以中国”等轰动全国的展览。各地观众从千里之外直奔展馆,人人争说国宝的景象,至今令人难忘。这是古今交汇的文化盛景。作为人类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博物馆美术馆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美术工作者用丹青妙笔定格的瞬间,正是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时代缩影。
共享美育的课堂
如今,各类博物馆美术馆作为“城市文化客厅”,不仅是一座城市文明的标志和形象代表,更是社会美育不可或缺的“第二课堂”。美术工作者用新颖的构图、多元的手法,记录下博物馆美术馆中美的熏陶和接力。
|